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2日
看“鲜花工厂”里的新“花”样

本报记者 方腾 文/图
3月15日,西咸新区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的玫瑰温室里暖意融融,花开成海,一朵朵娇艳的玫瑰含苞待放、粉白相间,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红掌温室里一片生机勃勃,艳红的花朵与厚实坚韧的绿叶互为映衬,欣欣向荣。
这里是目前陕西省最大规模的鲜切花生产基地,更是全年可采收的自动化“鲜花工厂”。美丽的鲜花在这里生长、绽放,实现“高颜值”到“高产值”的转变,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种花不用土、管理靠电脑、大棚赛厂房……整个园区里,处处彰显着硬核科技范儿。目前,该园区共种植17种玫瑰、27种红掌,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将岩棉与花泥作为基质,既透气又保湿,还有效隔绝土传病害,促使根系茁壮成长。此外,自动化灌溉与精准施肥系统,依据植物生长周期需求,量身定制水分与养分供给。从种植到采收,全程自动化简单高效,精准呵护鲜花生长。
“这个占地3万平方米的玫瑰温室,只需要一个人来管理。”陕西伊翡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温室运营主管李朝阳介绍,通过全智能控制系统,精准实现温、光、水、肥、气的数字化管理,给植物创造最佳生长环境。智能温室物联网环控系统如同“园艺天气预报”,无线采集数据,传感器实时监测内外温湿度、光照、风速及病虫害情况,技术人员据此远程调控各项环境参数。
分拣包装区更是科技满满:工人们与机器相互配合,鲜切花玫瑰采摘后迅速预冷保鲜,去刺去叶后,一枝枝玫瑰花被工人放上花枕,随后经过传送带通过自动视觉识别系统,检测花朵开放度、枝干长度及粗细,并按等级分类。
分级后的鲜花,再经过自动包装机器,完成切枝、捆扎、包装等步骤,最后通过传送带至分拣台,进行套袋、贴标、入库等环节,整个流程高效自动化作业,玫瑰日产可实现3.5万枝。
“我们的花是西安种植,现采现发。家人们如果对尺寸、等级有要求的可以告诉主播哦,主播给您精准推荐。”在直播区,主播热情洋溢地介绍鲜花。
“如今,我们的花走俏全国市场,并出口至新加坡、日本等国,2024年基地年产玫瑰和彩掌鲜切花1450万枝,实现了年产值约6000万元。”李朝阳说。
科技赋能推动“鲜花经济”蓬勃发展,当地农民也尝到了甜头。目前,每天有上百名周边村民在园区上班,他们从传统农民转变为掌握现代农业技能的“产业工人”。
崇文镇马庄村村民王倩在园区上班一年多了,负责分拣工作。“在这儿上班离家近,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了。活儿轻松,每天看着鲜花,心情也美美哒。”王倩乐说。
科技赋能,让温室大棚从传统的“遮风挡雨”变身如今的“智慧工厂”,小花朵开出了“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