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村级组织添活力 产业发展有动力
    3月18日,果农成金德在村集体的矮化密植园里干活。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吴龙迪 文/图
  阳春三月,富县羊泉镇立石村的千亩矮化密植示范园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随处可见。3月20日,村民成金德穿梭在自家果园里,捡拾修剪下来的苹果枝条,更换挂在果树上的防虫粘板。
  “最近主要是清理果园、换防虫板,过一段时间就得刨根土,要是发现果树花芽不够多,还得用环剪的方法帮它们多促些芽出来。”成金德边干活边说,“种苹果就是这样,从年头忙到年尾,根本停不下来。”
  立石村的这片千亩矮化密植示范园,建成并不容易。2021年以前,村里基础条件差,村集体土地存量少,村两委班子成员缺乏凝聚力,产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也是这一年,立石村新两委班子成立了。
  这之后,班子成员先后前往白水、千阳、洛川等地观摩学习。经过反复考察,村里决定建矮化密植园。然而,新的难题又来了。
  “咱们村集体压根儿就没地可用。”村党支部书记成广军说,由于当时土地延包政策的影响,原本属于村集体的土地都被承包了出去,产业发展面临无地可用的困境。
  思前想后,班子成员决定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收集那些村民不愿耕种或因年纪大无力耕种的土地。
  2023年,村里成功流转到38亩土地,开始建设矮化密植园。“当年5月份栽的苗,成活率特别高。树苗顺利成活,也让很多人改变了想法。”这事虽然过去了两年,但成广军记忆犹新。
  矮化密植园逐渐成形后,村里很多果农都心动了。有人寻思更新果树,有人想尝试矮化密植。但更多村民还在观望,毕竟建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于大伙儿来说,经济压力着实不小。
  了解到村民的顾虑后,成广军带领班子成员跑东家、进西家,同时主动联系县农业农村局。经过多方协调,终于为村里想建矮化密植园的果农争取到每亩7500元的资金支持。
  “有了这笔钱,大家干劲更大了。以前班子成员到处求着村民干,现在大伙儿比我们还积极。”成广军说,2024年村集体又流转到103亩土地,加上村民自建果园,全村矮化密植园面积发展到1000多亩。
  为确保矮化密植园高效运转,立石村成立联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华盛公司达成合作,为果农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优质适宜的苗木、价格实惠的肥料。
  “相比乔化园,矮化密植园株距大,果园采光和通风条件更好,有利于果树生长,而且冷空气不易积聚,防冻效果明显。另外,这种模式便于集约化管理,大型机械能够自由通行,省时省力不说,还为村里的剩余劳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成广军算了一笔账,仅2024年,矮化密植园雇工就有80人次,支出工钱18万元,村集体经济更是有了新突破。
  村集体有收益,最得利的就是村民。用成广军的话说,矮化密植园进入盛果期后,这片果园会吸引更多果商前来收购,大伙儿不出村就能实现稳增收。
  “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得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红火。”成金德说,“我家这几亩果园,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村级组织有活力,产业发展有动力。最近,立石村正计划落地农机服务项目,通过开展机械化、智能化耕作,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项目开展后,不光村里的果园好管了,还能为周边果农提供社会化服务。”成广军说,项目多了、产业旺了,村民增收的路子就宽了,今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5万元不是问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