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外婆的方言密码
  刘娜

  外婆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临潼人,她口中的方言像一串串神秘的密码,不仅蕴藏着骊山脚下的风土人情,更留存着那些即将消逝的乡土记忆。每当听到外婆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出古老而独特的词汇时,我仿佛听到了这片土地最深处的回响。
  外婆总说真正的临潼话都隐藏在土话的腔调里。她把骊山上的雾气叫“龙王爷打哈欠”,把晚霞称作“火烧连营”。她常拉着我的手,指着远处的骊山和云彩,教我辨认那些只有当地人才懂的“气象密码”。“你看,这叫‘云赶羊’,当年你舅爷爷上山采药瞧见这样的云,就知道要变天了。”外婆的手指缓缓滑过老街的砖墙,仿佛在指点一幅鲜活的历史地图。在她的描述里,云彩的形状、风的走向,都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
  外婆的方言里不仅有自然的奥秘,更饱含着生活的智慧。她总爱用“倭也”来形容东西使用起来舒适。有一次,我得到了一件新衣裳,兴奋地向外婆展示。外婆抚摸着那件衣服,嘴角微微上扬,笑意盈盈间轻声吐出两个字:“倭也!”就在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外婆内心的满足与喜悦,也明白了“倭也”这两个字的分量。然而,外婆的方言密码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与童年记忆紧密相连的土话。在老街的巷子里,外婆常用这些独特的词汇与我交流。“狗娃笑”意思是要添新衣,“蛤蟆蹲”指的是红烧肉,“灯笼晃”则表示考试成绩不佳……每一个词汇背后,都藏着一个温馨有趣的故事。
  记得有一回,我考试不及格,心情低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外婆见我这般模样,并未责备,而是笑容满面地说:“没事,今天咱吃‘蛤蟆蹲’。”那一刻,我先是一愣,待看到餐桌上那碗热气腾腾的红烧肉时,瞬间明白了外婆的良苦用心。那碗红烧肉不仅是童年岁月里温暖的慰藉,更是外婆用方言密码为我编织的鼓励与希望。
  后来,因为城市规划,老街面临拆迁。外婆听到这个消息时,沉默了很久。她静静站在老街的巷口,望着那些熟悉的砖墙和青石板路,眼中满是不舍。她低声对我说:“这些房子承载着咱们几代人的记忆呀。”拆迁前的那段日子,外婆的方言愈发显得珍贵。晚饭后,她总会拉着我,一遍遍重复那些词汇。“‘倭也’记住了吗?‘火烧连营’呢?”她的声音里透着一丝急切,仿佛要把所有的记忆都塞进我的脑海。
  拆迁那天,外婆早早便起了床。她穿上那件已经褪色的蓝布衫,走到老街的每一个角落,用手轻轻抚摸着那些砖墙和门框,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与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告别。
  如今,临潼新区的玻璃幕墙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老街的模样在岁月中渐渐模糊。走在新区的街道上,我仍会不由自主地对外婆的方言念念不忘。它就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将我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每当想起外婆,耳边总会传来独属于外婆的温度,仿佛她还在我身边,用她的方言密码为我解读这个世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