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千阳: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本报记者 韩小珍
  千阳是关中平原西端的生态农业县。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道路通、产业兴、乡村美,乡野田间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前不久,正值晚熟苹果成熟时节,在千阳县南寨镇水泉村标准化矮砧苹果园里,一排排果树整齐排列,果农们分工合作,忙着采摘、装筐、搬运。“去年,村上投资221万元改建了100亩标准化矮砧苹果园,在果农的精细化管护下,头年就实现了初挂果,产值达10万元。”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李斌杰介绍,今年村上新建了70亩果园,预计2026年170亩果园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产值2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为了把昔日的“沉睡资源”变为“增收活水”,千阳县探索形成了“333”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有后劲、群众增收有保障、集体经济有活力的创新发展之路。“我们的‘333’模式具体内容是:释放矮砧苹果产业链群效应,大力推行首位产业嵌入模式,形成集体建园、流转土地、搭载项目三种途径;根据市场和产业链统筹,大力推行要素抱团整合模式,形成资源优势抱团、人才优势抱团、营销优势抱团三种途径;聚力产后服务融合延伸,大力推行社会化服务模式,形成土地托管服务、苹果集成服务、农资集采集配服务三种途径。”千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红忠说。
  村集体日益壮大,最直接的受益人是村民。水沟镇夹咀村村民兰艳刚深有感触:“我平时在外务工,地里的庄稼根本顾不上,就把7亩地全交给村上托管,没想到不仅领了4550元分红,年底还有二次分红。”今年9月,水沟镇夹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年度分红大会,为310户“股东”分红52.5万元,切实让群众尝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
  在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脱贫短板过程中,千阳县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土地托管模式,创新推广实施集“耕、种、管、收、售”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一步,千阳县将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杨红忠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