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
定边:纯荞麦挂面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新样板
本报讯(鱼玉军 叶子)11月5日,在定边县聚农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荞麦粉经过一道道自动精细化操作,被加工成了荞麦挂面。
近年来,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与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以及定边县聚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围绕“高占比荞麦挂面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推进荞麦挂面的产业化。研发团队采用质构重组加工技术处理荞麦粉,显著改善荞麦粉的加工特性及适口性,提高了产品的弹性,降低了断条率。该成果把荞麦挂面的添加量从10%~20%提高到70%~100%,并且通过HACCP标准认证。
“我们就是针对‘三高’人群研发了高占比荞麦挂面等降血糖功能性产品。我们的生产线是西北地区最先进的,年生产能力可达2万吨。”定边县聚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崴介绍。
2020以来,定边县年均种植荞麦60万亩以上,年总产7万吨以上,产出的红花荞麦粒大、皮薄、出粉率高,但加工业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制约了荞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此,定边县积极对接,争取项目,为荞麦产业发展找寻新动能。
今年,纯荞麦挂面正式投产上市,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科技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定边县荞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蓄势赋能的同时,也为全市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样板。
近年来,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与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以及定边县聚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围绕“高占比荞麦挂面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推进荞麦挂面的产业化。研发团队采用质构重组加工技术处理荞麦粉,显著改善荞麦粉的加工特性及适口性,提高了产品的弹性,降低了断条率。该成果把荞麦挂面的添加量从10%~20%提高到70%~100%,并且通过HACCP标准认证。
“我们就是针对‘三高’人群研发了高占比荞麦挂面等降血糖功能性产品。我们的生产线是西北地区最先进的,年生产能力可达2万吨。”定边县聚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崴介绍。
2020以来,定边县年均种植荞麦60万亩以上,年总产7万吨以上,产出的红花荞麦粒大、皮薄、出粉率高,但加工业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制约了荞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此,定边县积极对接,争取项目,为荞麦产业发展找寻新动能。
今年,纯荞麦挂面正式投产上市,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科技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定边县荞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蓄势赋能的同时,也为全市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