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敏
11月8日,广大新闻工作者迎来第25个记者节。对于媒体人而言,这是个极具仪式感的荣耀时刻,或复盘过往、或抒怀理想、或展望未来……无论哪一种庆祝方式,都指向媒体人共同的价值追求,那就是把新闻做好。
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观察员、是时代的记录者。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与担当、一份使命与坚守。记者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存在不仅是为了传承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精神品格,也提醒我们驻足思考、回望初心。
对于记者而言,初心意味着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也意味着与时代同频、与民同心的自觉。87年前,“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成立。自此,“立志献身于新闻事业”就成了新闻工作者永恒的信仰与追求。从以笔为枪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到描写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革,再到书写14亿中国人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动人篇章……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新闻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胸怀家国、心系人民,用笔墨和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守望公平正义,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凝聚正能量。正是这样的责任与担当、使命与坚守,绘就了记者这个职业的鲜明底色,让“初心”之火激荡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断点燃希望、照亮梦想。
用笔触捕捉生活,用镜头记录发展,用责任捍卫真理……记者永远在路上。此时此刻,有同行行色匆匆奔赴一线采访调研,以沾泥土、带露珠的作品讴歌平凡人的伟大奋斗;有同行跋山涉水穿梭于田间地头,以有温度、冒热气的报道书写美好生活;有同行正奋笔疾书,以满含深情的笔触为民生思与谋、为改革鼓与呼……
因为记者的坚守、挖掘、追问、记录,民生实事加快了推进的脚步,作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民服务提升了办事效能……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实事、利民好事让老百姓看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享受到了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而每一张满意笑脸的背后,新闻的锐度、力度、温度将民生幸福深深刻在城乡发展的进程中。这是记者的荣光,也是伟大时代的铿锵回声。
创新是更好的坚守,映照为民初心。身处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报道分秒必争,传播技术加快更新,信息内容高度同质化,如何抢占先机、更胜一筹?如何借助创新技术,紧跟时代步伐、赢得受众?显然,一味防守没有出路,只有在“内容为王”的引领下不懈创新、求新,充分把握全媒体传播规律,练就几把“刷子”、掌握过硬本领,才能用创新放大声音、唱响主旋律。
让新闻更有力,让新闻人更有力。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我们需要更努力,扎根基层一线,让群众的急难愁盼被看见;我们需要更努力,不断强本领、壮筋骨、长才干,用更生动的表达方式为历史写好每一个篇章、为时代描绘每一个图景……牢记“国之大者”,坚守媒体担当,让更多人被看见,我们勇敢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