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1日
魅力“宝塔”放光彩
宝塔区河庄坪镇康家沟村。
宝塔区姚店镇安沟门村改造后的果园。
宝塔区河庄坪镇康家沟村村民李凡平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杨磊 文/图
金秋时节,延安市宝塔区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欢声笑语在果园中回荡;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瓜果蔬菜生机勃勃;村庄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一个个“千万工程”示范村正以生态之美、产业之兴、文化之韵,书写着新时代宝塔大地乡村发展的壮丽篇章。
1 改造提升 苹果产业持续向好
这几天,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果农马文昌别提多高兴:“2023年5月份我新栽的苹果树,今年一棵树最多收获了53个大苹果。”马文昌说,新果园严格按照有机苹果生产标准,新品种果子一个能卖20元,这一棵初挂果的树就能卖上千元。
2023年5月,马文昌狠心挖掉60亩老果园,新建了一个矮化自根砧园子。新果园行距3.5米、株距1.2和1.5米,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应用,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栽植密度从过去每亩66~130棵增加到现在的每亩160余棵,产量提高,效益自然提升。
马文昌告诉笔者,60亩新果园栽植了秦脆、维纳斯黄金、瑞雪等5个新品种,采用滴灌、渗灌新技术省水保墒,并配有新式半自动屋脊型防雹网,能有效抵御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一年多来,马文昌的新果园在新理念、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的支持下,亩产达到了500余公斤。
马文昌的果园是宝塔区老旧果园改造提升中的一个缩影。
笔者了解到,以宝塔区姚店镇为例,2023年以来,该镇坚持把老果园改造作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头号工程”来抓,持续壮大苹果这个“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紧紧围绕“小苹果、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按照“南沟片区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辐射全镇”的果业工作思路,挖旧建新、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行果园“3332”密植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实现建园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发展规模化,累计改造4610亩,全力推进全镇果业长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针对低效果园面积较大的突出问题,宝塔区按照“一稳二改三提”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残败老果园改造。目前,全区已完成改造1.3万亩,推广了“3332”乔化树密植栽培、矮化自根砧栽培两种先进建园模式,引进华圣、青砧果苗公司的福布拉斯、秦脆、维纳斯黄金、阿珍、瑞雪、众成三号等17个新优品种,将“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了1:2:7,初步实现了“一年栽树、两年挂果”的目标,有力促进全区苹果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据了解,宝塔全区果业总面积32.16万亩(其中挂果园28万亩),分布在14个乡镇(街道),从事果业生产的果农2.68万户12.6万人。2023年,全区实现苹果总产量43.3万吨,产值24亿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1.9万元,果业收入占到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75%。“今年,全区苹果产量有望达46.15万吨,产值可达26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51 亿元。”宝塔区果业局副局长姚杰说,今后,宝塔区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五新”果业发展理念,持续发展壮大、做优做强苹果产业,使宝塔区“延安苹果”的产业规模、生产水平、果品质量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2 转型升级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宝塔区蔬菜产业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有机化、营销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引领、园区带动、规模发展、重点突破”的工作方式,强化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设施条件,提升产品质量,培育龙头链主企业,抓好“三品一标”等方面下功夫。截至目前,全区瓜菜种植面积6.9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45万亩、大拱棚2.48万亩,发展食用菌450万棒,年产量23万吨,产值10.86亿元。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宝塔区蔬菜产业发展成效较为显著。
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形成。近年来,宝塔区生产结构由传统蔬菜种植逐渐向经济瓜果类转变。如枣园街道温家沟村的甜瓜、草莓种植,冯庄乡康坪村的甜瓜种植,麻洞川镇樊村的西甜瓜种植,临镇觉德的西瓜种植,积累了丰富的大棚种植技术和经验,棚栽产业户普遍收益可观。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区建成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年可培育种苗800万株,为种植户提供了优质种苗,并逐渐辐射到周边县区。目前该区有南泥湾得润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庄坪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金林果业、麻洞川农邦、万花荣丰汇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临镇觉德丰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从事蔬菜分级包装、净菜加工配送、食用菌初加工、冷链物流,年生产2000吨左右。
新品种新技术日益丰富。全区目前生产销售的蔬菜种类有20多种,品种达80多个,每年引进5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进行品种的更新提升,基本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全面推广嫁接育苗、多膜覆盖、吊蔓栽培、节水灌溉、增产增效配方施肥等技术。
近年来,宝塔区在稳住“菜篮子”的同时求突破,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2022年,宝塔区在河庄坪镇引进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食用菌智慧农场一个,占地面积1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配置有食用菌菌种研发实验室、菌棒加工车间、菌类产品初加工车间、烘干储藏库,每年可生产菌棒500万袋、加工香菇 2000吨、滑子菇1500吨、平菇1000吨,年产值可达3500万元。
该公司还与延安大学联合成立食用菌研发中心,专业从事食用菌生产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推动“高校科研+公司+创新创业+农户+基地”产业联盟模式的建设。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股份合作制模式(劳动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企业负责菌包加工与产品回收,农户负责种植。该公司负责人李旭表示,在产业振兴乡村中实现群众有收益、劳动务工有薪金、产业资金和市场风险有防范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培育了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宝塔区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宝塔区蔬菜中心副主任杨露说。
3 示范引领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康家沟村,一条新铺设的柏油路向村中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点缀。进入村中,一排排二层民居白墙黛瓦映入眼帘。
“今年我们村补植了巷道绿化树木,新修了43座厕所,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康家沟村第一书记曹博说,全村现有温室大棚40座,弓棚64座,目前还有25座老旧温室大棚正在改造当中。
据了解,今年,曹博通过宝塔区教育体育局协调博文中学在村上建设研学基地。“基地建成后要租大棚,村上能创收;雇人工,促进就业;学生来了要吃饭,可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曹博说。
如今,康家沟村不仅人居环境好,设施农业发展也让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宝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鲁伟介绍说,今年以来,宝塔区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实际、分类施策,稳扎稳打,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为此,宝塔区从坚持规划先行,凝聚合力推进;夯实振兴根基,发展乡村产业;综合分类施策,推动群众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治理效能六个方面发力,保障“千万工程”有力推进。
下一步,宝塔区将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继续加大示范村和样板村打造力度,健全和美乡村建设的配套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编制“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和区级重点村建设项目清单,提升一批区级重点村,打造一批市级重点村、创建一批省级示范村。同时,该区还建立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千万工程”重点村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全力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宝塔落实落地,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基础。G
宝塔区姚店镇安沟门村改造后的果园。
宝塔区河庄坪镇康家沟村村民李凡平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杨磊 文/图
金秋时节,延安市宝塔区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欢声笑语在果园中回荡;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瓜果蔬菜生机勃勃;村庄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一个个“千万工程”示范村正以生态之美、产业之兴、文化之韵,书写着新时代宝塔大地乡村发展的壮丽篇章。
1 改造提升 苹果产业持续向好
这几天,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果农马文昌别提多高兴:“2023年5月份我新栽的苹果树,今年一棵树最多收获了53个大苹果。”马文昌说,新果园严格按照有机苹果生产标准,新品种果子一个能卖20元,这一棵初挂果的树就能卖上千元。
2023年5月,马文昌狠心挖掉60亩老果园,新建了一个矮化自根砧园子。新果园行距3.5米、株距1.2和1.5米,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应用,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栽植密度从过去每亩66~130棵增加到现在的每亩160余棵,产量提高,效益自然提升。
马文昌告诉笔者,60亩新果园栽植了秦脆、维纳斯黄金、瑞雪等5个新品种,采用滴灌、渗灌新技术省水保墒,并配有新式半自动屋脊型防雹网,能有效抵御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一年多来,马文昌的新果园在新理念、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的支持下,亩产达到了500余公斤。
马文昌的果园是宝塔区老旧果园改造提升中的一个缩影。
笔者了解到,以宝塔区姚店镇为例,2023年以来,该镇坚持把老果园改造作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头号工程”来抓,持续壮大苹果这个“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紧紧围绕“小苹果、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按照“南沟片区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辐射全镇”的果业工作思路,挖旧建新、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行果园“3332”密植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实现建园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发展规模化,累计改造4610亩,全力推进全镇果业长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针对低效果园面积较大的突出问题,宝塔区按照“一稳二改三提”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残败老果园改造。目前,全区已完成改造1.3万亩,推广了“3332”乔化树密植栽培、矮化自根砧栽培两种先进建园模式,引进华圣、青砧果苗公司的福布拉斯、秦脆、维纳斯黄金、阿珍、瑞雪、众成三号等17个新优品种,将“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了1:2:7,初步实现了“一年栽树、两年挂果”的目标,有力促进全区苹果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据了解,宝塔全区果业总面积32.16万亩(其中挂果园28万亩),分布在14个乡镇(街道),从事果业生产的果农2.68万户12.6万人。2023年,全区实现苹果总产量43.3万吨,产值24亿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1.9万元,果业收入占到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75%。“今年,全区苹果产量有望达46.15万吨,产值可达26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51 亿元。”宝塔区果业局副局长姚杰说,今后,宝塔区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五新”果业发展理念,持续发展壮大、做优做强苹果产业,使宝塔区“延安苹果”的产业规模、生产水平、果品质量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2 转型升级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宝塔区蔬菜产业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有机化、营销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引领、园区带动、规模发展、重点突破”的工作方式,强化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设施条件,提升产品质量,培育龙头链主企业,抓好“三品一标”等方面下功夫。截至目前,全区瓜菜种植面积6.9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45万亩、大拱棚2.48万亩,发展食用菌450万棒,年产量23万吨,产值10.86亿元。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宝塔区蔬菜产业发展成效较为显著。
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形成。近年来,宝塔区生产结构由传统蔬菜种植逐渐向经济瓜果类转变。如枣园街道温家沟村的甜瓜、草莓种植,冯庄乡康坪村的甜瓜种植,麻洞川镇樊村的西甜瓜种植,临镇觉德的西瓜种植,积累了丰富的大棚种植技术和经验,棚栽产业户普遍收益可观。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区建成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年可培育种苗800万株,为种植户提供了优质种苗,并逐渐辐射到周边县区。目前该区有南泥湾得润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庄坪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金林果业、麻洞川农邦、万花荣丰汇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临镇觉德丰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从事蔬菜分级包装、净菜加工配送、食用菌初加工、冷链物流,年生产2000吨左右。
新品种新技术日益丰富。全区目前生产销售的蔬菜种类有20多种,品种达80多个,每年引进5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进行品种的更新提升,基本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全面推广嫁接育苗、多膜覆盖、吊蔓栽培、节水灌溉、增产增效配方施肥等技术。
近年来,宝塔区在稳住“菜篮子”的同时求突破,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2022年,宝塔区在河庄坪镇引进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食用菌智慧农场一个,占地面积1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配置有食用菌菌种研发实验室、菌棒加工车间、菌类产品初加工车间、烘干储藏库,每年可生产菌棒500万袋、加工香菇 2000吨、滑子菇1500吨、平菇1000吨,年产值可达3500万元。
该公司还与延安大学联合成立食用菌研发中心,专业从事食用菌生产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推动“高校科研+公司+创新创业+农户+基地”产业联盟模式的建设。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股份合作制模式(劳动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企业负责菌包加工与产品回收,农户负责种植。该公司负责人李旭表示,在产业振兴乡村中实现群众有收益、劳动务工有薪金、产业资金和市场风险有防范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培育了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宝塔区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宝塔区蔬菜中心副主任杨露说。
3 示范引领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康家沟村,一条新铺设的柏油路向村中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点缀。进入村中,一排排二层民居白墙黛瓦映入眼帘。
“今年我们村补植了巷道绿化树木,新修了43座厕所,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康家沟村第一书记曹博说,全村现有温室大棚40座,弓棚64座,目前还有25座老旧温室大棚正在改造当中。
据了解,今年,曹博通过宝塔区教育体育局协调博文中学在村上建设研学基地。“基地建成后要租大棚,村上能创收;雇人工,促进就业;学生来了要吃饭,可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曹博说。
如今,康家沟村不仅人居环境好,设施农业发展也让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宝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鲁伟介绍说,今年以来,宝塔区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实际、分类施策,稳扎稳打,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为此,宝塔区从坚持规划先行,凝聚合力推进;夯实振兴根基,发展乡村产业;综合分类施策,推动群众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治理效能六个方面发力,保障“千万工程”有力推进。
下一步,宝塔区将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继续加大示范村和样板村打造力度,健全和美乡村建设的配套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编制“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和区级重点村建设项目清单,提升一批区级重点村,打造一批市级重点村、创建一批省级示范村。同时,该区还建立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千万工程”重点村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全力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宝塔落实落地,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基础。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