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1日
谨防农村“智慧管理”走样变味
■ 黄敏
前不久,某地农村引入智慧管理系统APP,本意是方便群众通过APP反映问题和诉求,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但当地农村留守老人居多,不少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根本装不了APP。为了应对排名考核,基层干部不得不想方设法“拉人头”“凑问题”,使得“智慧管理”逐渐走样变味,甚至演化成程序推广和考核排名大战,不但没有方便群众,反倒徒增基层负担。
数字乡村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轻点屏幕足不出户缴纳水电费,通过“一网通”实现身份证线上办理,进入直播间远程参加村民议事会……这些数字新技术、新手段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不断为乡村治理增添“智慧”。但也要看到,农村“智慧管理”系统APP的研发、推广、应用紧贴实际,群众用得好、能管用,乡村治理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倘若脱离实际,群众用不了、用不好,再“智慧”的技术也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给群众添乱。
近年来,智慧管理系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然而,如今的农村常住居民大多是留守老人,对于智慧管理系统APP等程序,接受程度普遍不高,更别说有的老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把群众用不上、不会用的APP强行推广下去,难免会引起群众反感,就算推广率上来了,实际上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群众需要、用得上的服务,推广起来自然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要大力推广智慧管理系统APP等新技术,就要立足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通过培训等方式指导群众使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智慧管理的贴心与便捷。
实现农村“智慧管理”,重点在治理实效。从这方面来看,考核的标准就不能只看程序推广率、反映问题数量,而是要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标尺,将治理的注意力拉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让基层干部把精力用在解决群众的困难上。只有从群众需求中找到工作着力点,只有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落到实处,“智慧管理”才能真正用得上、显“智慧”。
前不久,某地农村引入智慧管理系统APP,本意是方便群众通过APP反映问题和诉求,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但当地农村留守老人居多,不少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根本装不了APP。为了应对排名考核,基层干部不得不想方设法“拉人头”“凑问题”,使得“智慧管理”逐渐走样变味,甚至演化成程序推广和考核排名大战,不但没有方便群众,反倒徒增基层负担。
数字乡村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轻点屏幕足不出户缴纳水电费,通过“一网通”实现身份证线上办理,进入直播间远程参加村民议事会……这些数字新技术、新手段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不断为乡村治理增添“智慧”。但也要看到,农村“智慧管理”系统APP的研发、推广、应用紧贴实际,群众用得好、能管用,乡村治理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倘若脱离实际,群众用不了、用不好,再“智慧”的技术也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给群众添乱。
近年来,智慧管理系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然而,如今的农村常住居民大多是留守老人,对于智慧管理系统APP等程序,接受程度普遍不高,更别说有的老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把群众用不上、不会用的APP强行推广下去,难免会引起群众反感,就算推广率上来了,实际上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群众需要、用得上的服务,推广起来自然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要大力推广智慧管理系统APP等新技术,就要立足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通过培训等方式指导群众使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智慧管理的贴心与便捷。
实现农村“智慧管理”,重点在治理实效。从这方面来看,考核的标准就不能只看程序推广率、反映问题数量,而是要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标尺,将治理的注意力拉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让基层干部把精力用在解决群众的困难上。只有从群众需求中找到工作着力点,只有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落到实处,“智慧管理”才能真正用得上、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