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更多农业技术扎根田间
——我省持续推动农业技术提质增效

 

农业科技专家咨询活动上,刘玉凤(右)正在为群众答疑解惑。 
 

本届农高会上,参会群众正在参观林麝产品。 
 

农高会D馆,一款光伏水扬系统科技感十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彩色富硒马铃薯。 
  本报记者 赖雅芬 见习记者 张涵 张梦馨 文/图  
  当科技的曙光洒落在三秦大地,陕西农业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悄然而深刻的变革。在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上,琳琅满目的成果、热火朝天的交流,无不折射出陕西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之路上的坚实步伐与瞩目成就。  
  A 智慧引领农业技术推广  
  陕西坐拥丰富的农业专家资源,被誉为“农科城”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是其一,这里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一批高、精、尖农业技术人才。近年来,陕西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体系,将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生态农业等前沿性科研成果推向田间地头,传授给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者。  
  今年农高会上的农业科技专家咨询活动持续火热。上百名专家教授坐镇现场,为农民朋友现场答疑解惑。  
  “我们咨询了一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猕猴桃专家,主要问了猕猴桃溃疡病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问题。专家解释得很详细,对我们帮助非常大。”专门从周至赶来的任李平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收获了满满的专业知识。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玉凤表示,这场咨询活动把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既为农民朋友解决了种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还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机会,意义非凡。“今天上午我陆陆续续对接了七八次咨询,其中有一个农民朋友问如何换茬轮作。我给他提供了一些参考思路和注意事项,并将联系方式留给了他,有疑问随时可以和我联系。”刘玉凤说。  
  近年来,我省积极在各地搭建农技协科技小院,以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将专家资源与基层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带动区域主导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太白冷凉蔬菜科技小院、富平柿子科技小院、铜川樱桃气象科技小院等一批因地制宜的特色科技小院,切实推动了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为广大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的科技服务。  
  B 产业协同推动技术落地  
  涉农企业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企业与各方的合作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协同效应,使农业技术能够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加速了农业技术的转化与应用。  
  “我们的彩色马铃薯最大的特点就是富硒。”在农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区,一袋五颜六色的马铃薯吸引了参会者的目光。原来,这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单卫星与孟玉玲指导的彩色富硒马铃薯培育项目。团队成员朱羽告诉记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薯类与特色作物支部与旬邑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建设了彩色富硒马铃薯基地。目前,彩色富硒马铃薯的培育技术已经成熟,团队注册了陕西秦隆农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始产业化建设。  
  “我们这款紫色的马铃薯口感非常绵密,而且富含花青素;这款粉红色的马铃薯淀粉含量低,适合减肥人士食用;这款黄色马铃薯外表和普通马铃薯没差别,但口感更脆,而且没有土腥味。当然,所有颜色都是富硒的,营养价值更高,这是我们这款产品最大的特色。”朱羽介绍了不同颜色马铃薯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经过团队成员估算,由于增加了富硒技术,这些彩色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成本虽然高于普通马铃薯,但总体是可控的,而且售价会翻倍,整体利润空间相当可观。朱羽表示,下一步,团队将会着重跟进彩色富硒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探索市场化推广渠道,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  
  农高会期间,吸引了来自28个省(区、市)、9个全国农高区以及上合组织国家、荷兰、日本等49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多家涉农企业展示了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包括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光伏扬水系统、无人耕种系统、无人机农药喷洒、生物肥料等。各类涉农企业在农高会上友好交流,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整体升级。  
  C 夯实农业发展的基层力量  
  高素质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推动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几年,我省高度重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的基层力量。  
  10月26日,在杨凌农高会C馆的省科协展区乡土人才“破土飘香”展位前,佳县千年枣园枣业合作社创始人武子生、洛南县洛源镇惠民豆制品专业合作社经理刘凡等一批乡土人才的简介吸引了不少人。现场,大家不仅了解到了这些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也直观感受到了陕西在高素质农民培养方面作出的努力。  
  近几年,省科协充分发挥科协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引领建设756个基层农技协,吸纳会员10万余人,持续举办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大讲堂,线上线下服务群众 135 万余人(次)。同时每年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8500余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00余场(次),培训农民25万余人(次),切实拓宽了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渠道,提高了培训的覆盖面和效率。  
  “我们凤县有‘中国林麝之乡’的美称,林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林麝科技小院主要从林麝科学养殖技术、繁育繁殖工作、疾病防控技术3个方面攻克,并聘请6名专业讲师对养殖户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3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养殖户的专业素养,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凤县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人员刘智勇说。  
  通过持续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我省培育出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未来,我省将进一步优化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让更多先进农业技术扎根田野乡间,让农业现代化的画卷更加多绚丽多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