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
安康:念好“土”字诀 迈向新“硒”望
本报记者 李冀安
10月24日,走进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三元村茶园种植基地,阳光照耀着满园的茶树,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过去夏秋茶叶都浪费了。现在通过果蜜红茶的生产,把夏秋茶叶全部做成果蜜红茶,这样对茶产业是一个很大创新,让农民通过夏秋茶叶的采摘能获得一定的收入。”汉阴县凤凰山茶厂负责人徐春说。
“安康富硒茶·果蜜红”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所、安康市农科院潜心研制的特色化创新型红茶,其起源于汉阴县。“果蜜红茶闻着有果香,喝起来细腻甜滑,很受顾客欢迎,市场前景非常好。”徐春介绍。目前,汉阴有茶园8.6万亩,预计年产量2500吨,种植环节产值1.5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8.8亿元,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今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暨特质农品公告中,“宁陕大鲵”“正阳木香”“汉阴果蜜红茶”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稻呵呵大米”等7个特质农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名录。
在平利县正阳镇八仙村木香种植基地里,成片的木香长势喜人。该村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由当地45户中药材种植大户共同创建,目前已发展中药材2000余亩,品种有木香、党参、独活、大黄、天麻等10余种,年产值300万元。“木香在正阳镇、八仙镇、广佛镇种植,有3万多亩,木香要种植2年到3年,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可收入7000多元。下一步,我们要抓好中药材品牌创建,依托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来壮大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开发药食两用新产品,促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进一步增产达效,助力乡村振兴。”平利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云说。
近年来,安康市以创建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为抓手,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理念,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按照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的发展思路,全方位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安康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加快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农产品的美好需求,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品质更优、营养均衡、具有安康地域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有效提升了安康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安康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累计达50个、特质农品累计达67个。
10月24日,走进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三元村茶园种植基地,阳光照耀着满园的茶树,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过去夏秋茶叶都浪费了。现在通过果蜜红茶的生产,把夏秋茶叶全部做成果蜜红茶,这样对茶产业是一个很大创新,让农民通过夏秋茶叶的采摘能获得一定的收入。”汉阴县凤凰山茶厂负责人徐春说。
“安康富硒茶·果蜜红”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所、安康市农科院潜心研制的特色化创新型红茶,其起源于汉阴县。“果蜜红茶闻着有果香,喝起来细腻甜滑,很受顾客欢迎,市场前景非常好。”徐春介绍。目前,汉阴有茶园8.6万亩,预计年产量2500吨,种植环节产值1.5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8.8亿元,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今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暨特质农品公告中,“宁陕大鲵”“正阳木香”“汉阴果蜜红茶”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稻呵呵大米”等7个特质农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名录。
在平利县正阳镇八仙村木香种植基地里,成片的木香长势喜人。该村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由当地45户中药材种植大户共同创建,目前已发展中药材2000余亩,品种有木香、党参、独活、大黄、天麻等10余种,年产值300万元。“木香在正阳镇、八仙镇、广佛镇种植,有3万多亩,木香要种植2年到3年,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可收入7000多元。下一步,我们要抓好中药材品牌创建,依托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来壮大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开发药食两用新产品,促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进一步增产达效,助力乡村振兴。”平利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云说。
近年来,安康市以创建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为抓手,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理念,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按照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的发展思路,全方位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安康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加快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农产品的美好需求,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品质更优、营养均衡、具有安康地域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有效提升了安康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安康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累计达50个、特质农品累计达6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