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强弱村的“联姻”之路
    九月二十八日,韩塬村村民在果园里进行秋管。

    9月28日,张永锋(右二)带着村民在果园里剪枝。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一个强村和一个弱村的跨镇“联姻”,牵出了一段村与村结盟、户与户结对,取长补短、抱团发展的美好故事。相距百里的村子结成了对子,互不相识的村民变成了“亲戚”,家底薄弱的集体经济有了主导产业,靠天吃饭的普通百 姓 有 了 增 收 门路……在这个过程中,实力雄厚的强村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出路,资源匮乏的弱村尝到了抱团共富的甜头。
  这要从黄陵县在全省创新推行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机制说起。
  1 揣着忐忑“定亲”
  “将全县105个村划分为24个片区,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党员县级领导包联片区、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黄陵县这场始于2022年的“两包两带”实践改变了不少村子的“命运”。
  双龙镇索洛湾村在黄陵县最西边,青山环抱,是个典型的川道村;桥山街道韩塬村靠近县城,地势平坦,是个典型的塬面村。两村相距56公里,车程一个小时。
  平时,两个村的交集并不多。没啥大事的话,双方村干部一年到头也碰不上一次面。但在“两包两带”后,他们之间的走动热络起来。
  在“联姻”之前,两个村的差距也不小。索洛湾村有村办停车场、选煤厂、乡村旅游项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千万元。而韩塬村虽然有地,但村民大多以种苹果、小麦、玉米为生,村集体经济家底少得可怜。这样两个一西一中、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村子自2022年起成了密不可分的伙伴。
  韩塬村土地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又有种苹果的基础,如果有了资金加持,产业发展不成问题;而索洛湾村虽然依靠黄陵矿业有了原始积累,但靠矿吃矿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有能持续的产业。
  何不让这两个村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听到这个消息时,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既满怀期待又心怀忐忑。
  柯小海是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脑子活泛,雷厉风行。在自个村,他这个“火车头”当得很好,但身上再加一副担子,他心里没太有底。张永锋是韩塬村党支部书记,踏实能干,兢兢业业。在自个村,不管啥事他都能说得上话,但要是让强村来带,他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
  “说实话,一开始肯定有顾虑,害怕把人家带偏了。”柯小海直言,没有一无是处的村子,只有未被发掘的资源。与其想东想西不敢动,不如放开手脚往前扑,总能干出些成绩。
  其实,推行“两包两带”时,黄陵县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规划先行。
  “我们邀请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团队,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片区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还给每个镇、每个村都配备了规划师和特派员,提供‘陪伴式’服务。”在黄陵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裴文武看来,索洛湾村和韩塬村各有特长,结对后必将发挥 出“1+1>2”的作用。
  就这样,两个各具特色的村“定亲”了。
  2 耐着性子“磨合”
  9月28日下午,张永锋又溜达到了村北的果园。才到果园,一阵热闹的说笑声传入耳中。再往里走,只见郁郁葱葱的枝叶间,套着黄色袋子的苹果挂满枝头。树底下,10多名村民剪枝、拉枝,个个手脚麻利。
  “前年才栽的树,今年已经挂果了。”看着眼前长得正旺的苹果树,张永锋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可别小看这些幼树,明年进入盛果期后,产量比以前不知道好多少呢!”
  如何让资源禀赋不足的村子获得发展机遇,需要在摸索和实践中寻找答案。为此,黄陵县打破地域界限,让村与村结盟、户与户结对,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就像两口子过日子一样,索洛湾村和韩塬村刚结对时,磕磕绊绊也不少。
  据悉,韩塬村这片145亩的果园是两个村的共建果园。一开始,合作方式就已敲定:索洛湾村出钱,韩塬村出地,黄陵农投公司出技术,群众出劳力。按照双方约定,韩塬村流转群众145亩土地入股,索洛湾村投资360万元进行新园建设。建成后,果园由黄陵农投公司全程托管运营,村民可以在园区务工。虽然前期工作做得很充分,但到具体实施时,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
  韩塬村有3个村民小组共323户1061人,耕地面积3600亩。入股的145亩地涉及30多户村民,其中有几户是正在挂果的老园子。为了做通这几户村民的工作,张永锋把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出东家进西家,一天跑几趟,苦口婆心地劝。讲道理摆利害,说得多了,对方才慢慢松口。”最后一家签完字的时候,张永锋激动得差点落泪。
  对于柯小海来说,这次的合作压力也不小。他说:“这些钱是村集体的,干得好了,群众都高兴。要是打了水漂,咋跟大伙交待?”虽然有点担忧,可他没有打退堂鼓,“县上下了这么大的力气,不管有啥困难,咱都得一样一样地克服。”
  索洛湾村与韩塬村的这种合作方式,有一个形象的称呼叫“飞地”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乡镇间的地域壁垒,让结对帮扶的村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做大了产业、做强了集体经济,也加快了群众增收的步伐。
  但合作难免有分歧与矛盾。比如,两个村如何找到利益契合点?怎样激发各自能动性?如何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尴尬?“强村怕吃亏、弱村怕失去话语权”的心理又如何克服……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一切都慢慢走上了正轨。
  3 满怀信心“同行”
  2022年春天的一天,柯小海来到韩塬村。远远地他就看到,一伙人在村口的牌楼下等着。才到跟前,他的手就被张永锋用力握住:“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这一天是索洛湾村和韩塬村签合同的日子。现场,双方都保证: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漂亮!打那以后,两个村就紧紧“绑”在了一起。
  两年多来,索洛湾村以“飞地”抱团的模式对韩塬村进行全面帮带,通过带动转移就业、带动产业托管、带动技术改进等方式,让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65岁的雷文斌是韩塬村人,自从两个村的合作果园建好后,他一直在园区务工。他说:“啥季节干啥活,一天180元。像我这年龄,美着呢!”
  张永锋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不光村里的事好干了,咱说话也更有号召力了。”
  不仅是韩塬村,索洛湾村也在发生着变化。
  “咱这儿干群心齐,大家有激情、有动力,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赵伟是土生土长的索洛湾人,在村里当了几年干部后又考取了镇上的公务员。今年一上任,他就主动要求包抓索洛湾村。
  自打村里的峡谷寨景区营业后,周金莲又找到了新活路。“打扫卫生,卖卖票,一个月到手2000元。”在索洛湾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她对眼下的日子格外满足,“月月发米面油、日用品,年底每人还能领6000元分红。咱这福利待遇,邻村人都羡慕得很。”
  “联姻”以来,不管是索洛湾村还是韩塬村,干部都在比着干、拼着干,群众也在争着干、抢着干,两个村的乡土风貌和精神气象令人眼前一亮。
  “43个示范强村结对帮带62个发展相对滞后的中等村和薄弱村,有帮带能力的‘五类大户’649户与1658户一般户、脱贫户和‘三类户’结成对子。”裴文武称,“两帮两带”成功破解了各村单兵作战、势单力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集聚发展。
  目前,黄陵县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清零,90%以上的村都有稳定收入。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9523.1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83元,增长8.8%。
  这几天,合作果园的早熟嘎啦已经卖完了。接下来,晚熟富士就该摘了。“销路不用愁,索洛湾村提前都联系好了。过两天,我和柯书记再碰个头,商量一下下来的事咋弄。”瞅着一树树果子,张永锋深信,只要两个村齐步朝前,往后的路肯定会越走越顺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