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27日
鄜州金秋好“丰”景




王前锋
金秋九月,鄜州大地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景象,万园苹果俏枝头,万亩稻田翻稻浪,串串红薯飘薯香……果香稻香薯香香满园,富县农民正唱着丰收赞歌。
1 红果果成致富“金蛋蛋”
入秋后,富县8万余亩早、中熟苹果迎来了丰收季。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子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果园里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富县高塬玫瑰家庭农场总经理孔建军指着正处于初果期的果园笑着说:“我们农场突出以生态有机种植为主,再就是突出新品种优势。新品巴克艾在八月份就成熟了,属于嘎啦优系。这15亩巴克艾预计亩产1000公斤、总产1.5万公斤,每公斤销售价在16元左右,大概有20多万元的收益。”
近年来,富县在矮化密植示范园的建设推广下,众多果农尝到科技富农带来的“红利”。作为生态农场主的孔建军,坚持在做“有机农业=新科技+自然农法”的探索与努力,加上晚熟的20亩维纳斯黄金和60亩的阿珍富士,共同构成了孔建军百亩生态农场的布局。今年是生态农场果树挂果的第3年,孔建军可获得近百万元的收益。在进入丰产期后,他的农场将会迎来有机苹果的收获期,产值更加凸显。
富县早熟苹果因其口感佳、品质优,赢得各地采购商的青睐,纷纷前来抢购。果农们忙碌地采摘、分拣、包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羊泉镇王乐村果农王广栓站在村口的“飞天苹果”采购示范基地牌前说:“这里是延安市第七个‘飞天苹果’采购基地——羊泉镇王乐村。我们的苹果外形端庄、色泽鲜艳,口感酸甜适度,又脆又甜,欢迎广大果商前来采购。”
据了解,富县果农巧打时间差,抢占市场先机,8.65万亩、产量13.98万吨的早、中熟苹果给果农带来了好收益。眼下,近24万亩晚熟富士苹果也将在国庆节前后上市销售。
2 稻谷飘香颗粒待归仓
秋风送爽,大地流金。富县葫芦河川1.56万亩稻田渐次由碧绿染成金黄。这段时间,直罗镇胡家坡村的千亩生态水稻陆续成熟。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向人们展示着今年的好收成。
稻农赵建军、刘小妮夫妇正满怀期待地望着自家的12亩稻田,商量着稻谷的收割事宜。
赵建军家的水稻依托好山好水的资源,通过稻田生态种养循环新模式,水稻产量、品质都不错,预计今年仅水稻可为家庭增收2万余元。
为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富县出台《富县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方案(2024-2026年)》,涉及水稻种植乡镇核心区建设、育苗、新技术、新设备引进与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销售等方面。与吉林农业大学签订《富县水稻育种与高产研究推广技术服务协议》,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通过落实技术人员包片、包点指导制度,在作物生产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了种植户种植水平,为秋粮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孔文昌说。
村民屈根虎由于家庭劳力欠缺,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家里的5亩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从育秧、插秧到收割他都不需要操心。
“得益于好的政策、农技人员的有效指导和种植户的有力配合,今年全村水稻长势喜人,预计平均亩产500余公斤,到10月下旬可收割完毕。”直罗镇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赵玉亮说。
在全面落实水稻种植政策、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富县还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等机械化生产示范。目前,富县粮食生产基地收割机械已全部准备到位,为水稻全面收割、颗粒归仓提供了有力保障。
富县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旅融合,把“好生态”变成了“金饭碗”。同时,通过电商平台、设点直销、实体店代销等方式打通销售渠道,让“小米粒”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稻”路,实现农户丰产丰收。
3 致富路上再添新“薯”光
“我们杨家河村种植的火焰山1号,起垄低。成熟的红薯无丝、口味好,适合做红薯干。”“我对红薯种植不懂,但就刚才品尝的几种红薯,我觉得比市面上的红薯要甜、要软糯。”“咱们葫芦河流域的土壤含沙量大、土层厚、水源充足,只要苗子选得好,我认为高产不是问题。”……
近日,富县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杨家河村热闹非凡,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军正带着村民们忙着安装、调试新购置回的红薯干加工设备。
杨小军边擦着满头的汗水边笑呵呵地说:“蒸车和烤箱都到位了。以后我们红薯的小果和残果不用浪费掉。经过三蒸三烤后加工好的红薯干品质一点也不差,还能给村上有5万元的进账!”
2024年是杨家河村种植红薯的第6年,从一开始的10亩红薯、7户种植户发展到如今的330亩、33户种植户,杨家河村渐渐蹚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路。
“咱们川道地区地理位置受限,产业上一直是以玉米为主,想要致富就要另辟蹊径。”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广林说。
2019年,经过多次外出学习、汇总研判,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选定葫芦河流域的杨家河村、河南村试种红薯。“刚开始种的时候效果不好,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很小,亩产也不高,价钱上也要低一些。好在乡亲们很支持这个产业,当年的红薯销售一空,让最初的种植户坚定了信心。”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段兆辉说。
既然红薯种植有市场,前景也比种玉米好,自然有人愿意花心思把红薯种植搞起来。
“我是最早一批种植红薯的,想着好不容易有了新奔头,不甘心就那么轻易放弃。”杨小军说,在起初带领村民谋划发展红薯产业时,他和其他人一样,也从零学起。买来的红薯苗按照教程种下去,每个蔓上却只能结一两个,还迟迟不见长,这可把杨小军急坏了。“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的情况后,隔天农技专家就来指导,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重新帮我们制定了种植方案。”杨小军说。
有了专业的技术指导,杨小军的红薯终于长得个大饱满、香甜可口,亩产1500余公斤。
产量上来了,需要的劳动力就多了,相应的投入也多了,杨小军就想着能不能通过机械化手段减少种植投入,让大家都享受到更多实惠。随后,杨小军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配置了旋耕机、挖红薯机、起垄覆膜施肥一体机,让红薯种植变得更加省时、省心。
“我是2019年开始跟着杨书记种红薯的,现在有3亩,按市场价1斤能卖到5元~7元,预计今年靠卖红薯能收入近6万元。”种植户张明明望着即将收获的红薯脸上露出了笑意。
这几年,在杨小军等产业带头人的带动下,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的红薯总面积已经发展到330亩,其中有147亩由村集体负责统一种植管理,在确保种植户收益的同时,还保证了村集体每年又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