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甜蜜”产业结硕果

 

路红珍采摘苹果。 
 

在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分拣、装箱。 
 

张宇浩采摘葡萄。(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方腾 文/图  
  九月的三秦大地,鲜果飘香,“丰”景如画。洛川县的苹果园里,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车;大荔县的冬枣大棚里,枣农自己当主播,直播销售冬枣;西安市鄠邑区的葡萄种植园外,一辆辆满载葡萄的货车疾驰而过,把新鲜的葡萄运往全国各地……收获的季节里,果农忙碌奔走,丰收的乐章正在三秦大地奏响。  
  1 苹果飘香描绘“丰”景  
  9月13日一大早,天微微亮,洛川县槐柏镇洼里村的苹果园里就热闹起来,满园硕果盈枝,煞是喜人。数十位村民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果农路红珍喜上眉梢:“今年苹果长得好,收成不错,市场价格也很稳定。”  
  从技术员到种植大户,年近六旬的路红珍跟苹果打了一辈子交道。现在,他带领村民用一种与祖辈不同的方式种苹果,让大家尝到了更大的甜头。  
  1990年,路红珍从洛川职中果树定向班毕业后,成为一名果树技术员,奔波于田间地头,为果农传经验、送技术,后来又在一家果业公司工作多年。2007年,路红珍返乡种起了苹果。“我上班的时候接触到苹果自根砧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几番考察后,发现矮化密植园省力、省地、省肥、省水且产量高,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推广。”2019年,路红珍号召村民尝试栽植矮化密植园,为其测量、规划、做预算。村民积极响应,当年洼里村18户村民建了矮化密植园105亩。  
  2020年,路红珍牵头成立了洛川县福布拉斯苹果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70余户村民一起发展苹果产业。  
  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种植大户杜民子最近也忙着收获苹果。“今年风调雨顺,我15亩地预计产量超过12万斤,产值在40万元到50万元。”杜民子乐呵呵地说。  
  2008年,杜民子成立了“绿塬红苹果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了以技术托管、农资统配、农机支持、农服跟进、订单种植等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托管,带领村民把苹果种得好,也卖得好。  
  红彤彤的苹果是洛川当地人的宝贝,更藏着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致富密码”。  
  目前,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3万亩,近几年,初步形成“八链同构、三产融合”的现代苹果产业体系,实现了集链成群、多链增值。2023年底,洛川苹果总产量110.29万吨,苹果综合产值超140亿元,品牌价值达到829.1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08元。  
  2 黄河畔种出“甜蜜经济”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最开阔地带,黄渭洛三水纵横,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枣乡。20世纪90年代,大荔人克服黄河滩区土地盐碱化等不利因素,开始引进冬枣栽培技术,历时2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把“小冬枣”做成了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当地群众也依靠这一甜蜜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9月12日上午,在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的冬枣园里,一颗颗圆润饱满、绿中带红的冬枣挂满枝头,几名工人手脚麻利地忙着采摘。不远处的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分拣中心,工人们也忙得热火朝天:分拣、装箱、称重、贴单,动作一气呵成。现摘现发,这些刚采摘的冬枣将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目前,合作社现已发展农户620多户,冬枣种植面积8200多亩。”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介绍,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指导、统一采摘销售的生产操作规程,为社员提供一条龙技术指导和帮扶服务,严格实施绿色标准化管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以前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变成冬枣特色产业区。不光八鱼村,冬枣也是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全村人的“致富果”。现在,全村968户4200人通过种植冬枣,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冬枣种植面积12670亩,产值过亿元。  
  9月13日,2024年中国·大荔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县域首位产业专题推介会在成都举办。推介会上,大荔县商务局与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签订大荔农产品市场产销战略合作协议,大荔县冬枣质量安全促进会与成都珂鑫物流签订冬枣物流合作协议,大荔县3家企业(合作社)分别与当地企业签订大荔冬枣购销协议,达成产销对接销售冬枣合作规模11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投资13.4亿元。  
  据了解,大荔县全县冬枣种植面积42万亩,从业人员30多万,今年产量有望突破80万吨,产值突破百亿元。大荔冬枣公用品牌价值67.34亿元,品牌信誉度位列全国瓜果类第三,稳居全国果品品牌十强。  
  3 “紫色甜蜜”助力乡村振兴  
  每年的八月和九月,是“95后”葡萄种植户张宇浩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忙活一年就为了这丰收季,从采摘到销售,不敢有一点马虎。”张宇浩说。  
  9月16日,在西安市鄠邑区庞光镇化西村青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里,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掩映在绿叶下,果香浓郁。几名果农穿梭在园里,小心翼翼地采摘。  
  户太八号葡萄是鄠邑区的明星农产品,不仅受市场欢迎,也深受种植户喜爱。张宇浩大学毕业后不久,辞掉了工作决定种葡萄。2018年,他和同学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承包了30余亩地,成为一名“新农人”。  
  由于不懂技术,张宇浩起初碰了不少壁。于是,他积极参加农业培训活动,学习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在不断摸索中,张宇浩种出了高品质的葡萄,还帮当地果农管理200余亩葡萄园。此外,他利用网络帮果农卖葡萄,帮果农拓宽了销售渠道,并为十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户县葡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总体稳定在6.6万亩,产量达10万吨,产值约12亿元,2023年,“户县葡萄”品牌价值评估为23.74亿元,已成为鄠邑区对外交流的一张紫色名片。鄠邑区蒋村镇白龙村毅朝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依靠这张名片,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2016年,为了解决贫困户启动资金不足和技术欠缺问题,我们将30栋葡萄大棚交给蒋村街道白龙村等周边30户贫困户管理,签订技术指导、帮销、务工等协议。2017年合作社与蒋村街道290户困难群众签订精准到户产业发展协议,向银行贷款290万元,每年向每户分红1000元,让困难群众多了一份收入。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分红58万元。”毅朝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毅朝说。  
  果业发展有劲头,乡村振兴有奔头。目前,我省已构建起链条齐全、业态丰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陕果品牌走俏市场,“甜蜜”产业为乡村振兴不断赋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