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闻访谈•
从一粒“良种”到一桌“好菜”
——在泾阳科技小院看蔬菜产业化发展

 

云阳镇村民樊红艳正在采摘黄瓜。 
 

刘勇查看早春欧克西红柿长势。 
 

张明科(左三)正在指导驻站研究生观察番茄性状。 
 

许丹鹏介绍黄瓜种植技术。 
 

张军民正在采摘西红柿。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张恒/文 孙金龙/图  
  访谈嘉宾
  泾阳县蔬菜服务中心主任 刘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实验站站长 张明科
  泾阳县蔬菜服务中心技术员 许丹鹏
  泾阳县中张镇庆家村蔬菜种植大户 张军民
 
  蔬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菜篮子”产品。在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融合已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泾阳县,蔬菜种植早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气”。7月15日,在蔬菜采收进入尾声时,记者来到泾阳科技小院,采访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实验站站长张明科等人,通过实地探访和交流,展现科技小院在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市场对接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了解科技小院背靠希望的田野、依托涉农高校的科技与人才培养力量,在蔬菜产业上提质增效、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记者:您种植蔬菜多少年了,种植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军民:我种大棚蔬菜10多年了,现在有13座棚。原来种植的是老品种,产量低,效益小,后来更新品种后好多了。  
  记者:目前,您种植啥品种,效益如何?  
  张军民:现在,我种植的蔬菜都是新品种,产量高,品质也好。  
  记者:作为种植大户,对周围群众有什么影响?  
  张军民:群众看到我种菜挣了钱,都开始纷纷效仿。我也会耐心给他们传授一些种植技术和经验。他们种植的蔬菜产量提高,效益也大大提高。  
  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对菜农提供技术指导?  
  许丹鹏:在平时的工作中,落实“三改一提”(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改灌溉用水和方式,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这项实用技术。在对农户的服务中随叫随到,努力做到技术员“泥腿子”化。同时,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给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并且利用新媒体、短视频扩大技术覆盖面。  
  记者: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您有没有新的想法?  
  许丹鹏:目前,种植蔬菜的农户年龄普遍偏大。面对现状,我们将推出适老型轻简化栽培新技术。  
  记者:在蔬菜良种选育过程中,您采用了什么育种技术?  
  张明科:目前蔬菜良种选育这块仍然用的是有性杂交技术,但是在育种新材料的创制方面,我们融入了分子育种手段。比如,番茄的基因编辑技术。  
  记者:改良后的新品种优势在哪里,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或者案例?  
  张明科:这些新品种存在三方面的优势,抗病性比原来品种好很多;增加了花色种类,比如说以前是粉色番茄为主,目前出现了黄色、绿色等;进一步提高了番茄的品质,让老百姓收益提升。  
  记者:新品种市场推广情况如何,种植户对改良后的新品种接受程度如何?  
  张明科:推广前景良好,在三原、淳化、勉县以及外省都有推广。这些新品种栽植后,老百姓反响很好。  
  记者:对蔬菜品种改良的未来,您有何规划和愿望?  
  张明科: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进一步改良蔬菜品种的品质,另一方面,加强功能性蔬菜的研究。  
  记者:蔬菜产业如何提质增效?  
  张明科:引进优良品种和技术,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和繁荣。精心选种,确保源头质量。除了良种选择,还有种植技术的创新。此外,大力推广应用设施蔬菜“三改一提”技术体系,实现蔬菜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蔬菜产业要想实现提质增效,除了在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加工、销售等方面下功夫,还应进一步加大对蔬菜产业的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您怎样看待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景?  
  张明科:建好“菜园子”,拎稳“菜篮子”。从“一粒良种”到“一桌好菜”,既要保障“舌尖上的味道”,也要保证“舌尖上的安全”。目前,蔬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种植大户的实践经验、政策扶持以及蔬菜专家的科学指导,蔬菜产业将不断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未来,蔬菜产业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记者:泾阳作为蔬菜种植大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大概是多少?  
  刘勇:泾阳县作为西北蔬菜种植大县,是我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是西安、咸阳千万居民的“菜篮子”,蔬菜种植面积达39.29万亩,年产量184.33万吨,产值达24.72亿元。  
  记者:在泾阳蔬菜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助力蔬菜高质量发展?  
  刘勇:泾阳蔬菜是一个典型的富民产业,也是泾阳县“黑白红绿”四色产业中很重要的一环。泾阳县西红柿产业这几年得到长足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县委、县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目前,泾阳县设施产业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在人才以及电子商务、销售、物流全产业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产品保护和区域公共品牌的申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下一步,泾阳在蔬菜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计划?  
  刘勇:围绕高质量发展,深耕蔬菜产业发展,打响泾阳蔬菜的品牌,让泾阳蔬菜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