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渭南:农业产业兴 乡村环境美
  王军锋
  眼下,正是圣女果的成熟期。7月15日,在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小涨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种植户陈太平忙得不可开交。
  “从3月下旬开始,大棚里的圣女果就陆续成熟了,可以持续到八月底,亩产能达8000斤。”陈太平说,他承包了3座大棚,分别种植圣女果、普罗旺斯西红柿、阳光玫瑰三种果蔬,每座大棚年收入2万元左右。
  在产业园里,像这样的温室大棚共有386座,种有金艳杏、黄金蜜蟠桃、甜瓜、圣女果、普罗旺斯西红柿等各种果蔬。这些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渭南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了粮食、生猪、苹果、蔬菜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同时,依托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通过发展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辐射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一季度,各类主体带动农户39.76万户,从业人数达120万人。
  特色农业产业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一季度,全市种植蔬菜面积34.05万亩,总产量达到23.86万吨;销售库存果品33.72万吨,销售金额24.31亿元;全市存栏生猪198万头、牛19.5万头、羊143万只、家禽1700万只,出栏生猪68万头、牛1.9万头、羊13万只、家禽52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2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
  “房前屋后禁止堆放柴草砖瓦,生活垃圾必须按要求堆放到指定位置。”合阳县甘井镇休里村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休里村村规民约》修改版,共计14个条款,有3条对门前“三包”、垃圾收运、美丽乡村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成为全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
  “村里环境好了,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休里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平坦言,现在村民的卫生观念有很大提升,巷道内、房前屋后有垃圾,村民都会自发清理干净。
  目前,渭南市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0余万座,普及率达71%,95%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全市创建全国绿色村庄22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1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71个,数量全省领先。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