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颗糯玉米 种出“甜”日子
  通讯员 闫佳琳
  眼下,正是鲜食玉米成熟的季节。7月3日,在华山脚下的一家香糯玉米加工厂,车间内的智能化加工线上一片忙碌。凌晨5时从地头采摘回来的糯玉米,经过工人分拣、冷却清洗、真空包装以及高温灭菌,成为独立包装的商品。
  华阴市太华路街道永宁村村委会副主任员旭超说:“我们平均每天可加工4万穗玉米,第一季预计收入400万元。一年两季的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永宁村村民长期以来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经济产业较为单一,村庄经济增长缓慢。员旭超大学毕业后,在家乡创业政策的吸引下毅然回乡。2015年,员旭超偶然发现了鲜食玉米的巨大商机。经过上网查询和实地考察,他发现鲜食玉米在广州、上海等地商超里的价格是传统玉米的好几倍,便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
  2015年,员旭超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流转了7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从甘肃引进的水果玉米。但由于种植技术不成熟,当年的玉米成熟率还不到30%。员旭超深知,向农田要效益是个系统工程,良种、良技以及病虫害防治缺一不可。从2016年起,员旭超开始边种植、边摸索、边学习。到了2021年,永宁村的水果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7亩迅速发展到了2000亩。2022年,永宁村的两季鲜食玉米纯收入达150万元,并带动了50名群众增收。
  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于2021年竞选为永宁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员旭超和村委会其他成员并未满足。2023年,永宁村争取到了市政府49.1万元的项目资金,总投资169万元,于当年8月成立了公司。公司成立后,通过新建厂房、调整思路、更换品种,实现了玉米种、管、收、产、供、销全环节的科学管理运行。同时,公司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让农民、村集体和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让农民富裕起来。
  “之前种植的是水分含量较高的水果玉米,现在改种淀粉含量高的糯玉米,后者的市场需求更大,也更便于加工。”员旭超说,考虑到设备的加工能力,村里的种植面积已缩减到了500亩。员旭超说:“同样是500亩地,种传统玉米的纯收入约为40万元,而种植糯玉米后,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两季玉米的保守收入达150万元。而且仅第一季糯玉米的种植、采摘、加工等就吸纳了村里和周边的150余人就业,每人每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务工人员每年仅两个月时间就能让家庭增收近万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