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17日
竹乡行
陈静华
一进入竹乡铜钱关,我便被那莽莽榛榛的竹林惊艳到了!
仲夏的风,带着一丝温润,轻轻拂过。蜿蜒的山道和溪流旁,一排排青竹飞掠而过。翠竹掩映下,青青秧苗正扬起稚嫩的脸庞,随风起舞,水汪汪的稻田里天光云影共徘徊。
走在铜钱关,漫山遍野成片的青竹亭亭玉立,到处都是浓淡相宜、深深浅浅的绿。勤劳的铜钱关人世代与竹为伴,房前屋后,近沟远山,田边地头,山崖沟畔,嫩绿纤细的新生野竹林和翠绿欲滴的老竹林俯仰生姿,郁郁葱葱。
来竹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遍布古村落的古树和修竹。雨中的庙湾古村落空气湿润清新,风吹过村口那一片片花海,吹过古村落里那一口口长满青苔的古井和那一间间木架结构的老屋。那些系着大红祈福带的古树同密密匝匝的翠竹一道,站成一堵墙,抑或是一座山。巨大的树冠撑起一把把绿色“大伞”,如密不透风的绿山墙,默默守护着略显沧桑的村庄。
古村落的竹子大多长在村口的大树旁,一丛丛、一片片。挺拔修长的翠竹陪伴着那些合抱粗的古树,一同为古村写下美丽的诗行。横向生长的竹鞭坚硬似铁,牢牢抓住岩石和泥土,“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叶自由舒展,如书法大家,挥毫泼墨,在古村写下一幅幅狂放洒脱的草书作品,一撇一捺尽显神韵。
在湛家湾古村落,老屋前,古井旁,墙角下,一朵朵紫红的锦葵、一棵棵香气冲鼻的紫苏、一棵棵斑竹在雨中兀自守望,一同守望的还有安静祥和的老者。身着蓝布衣衫的老人拔下院中栽种的花苗和菜苗,连同整齐堆放在墙角的竹筒,一并赠送给游客,说是紫苏可以做香料,竹筒可以做竹筒米饭。在万福村的老屋前,几位老人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他们搬出一把把竹椅,端出新鲜的蔬果,热情招待着到访的客人。
雨后的竹林幽暗潮湿,长着棕色花纹的竹笋点缀其间。这些斑斑驳驳、高矮胖瘦不一的竹笋,像短剑一样扎入泥土。鸟雀虫蚁、蜜蜂蝴蝶都来了,它们在竹叶和竹笋间穿梭觅食,带来一派生机。沿着杂草丛生的小径前行,脚下的土地和竹叶也透着竹子的清香。
竹乡的农家乐也遍植修竹。黄昏的秦楚驿站,迎接宾客的同样是一丛丛青竹,它们沿河生长,身材纤细苗条,娇嫩水灵。走进院内,长长的竹篱笆旁,一团团粉红浅紫的绣球花格外娇艳美丽,由竹篱笆和竹竿架搭建的小径旁是餐厅包间。推开那一扇扇用薄薄的竹篾片编织而成的小窗,桥边的修竹俨然成了挂在窗格上的一幅水墨丹青。红红的竹灯笼亮了,在昏黄的灯光映衬下,竹叶在地上画出一片淡淡的竹影,婆娑生姿……
一进入竹乡铜钱关,我便被那莽莽榛榛的竹林惊艳到了!
仲夏的风,带着一丝温润,轻轻拂过。蜿蜒的山道和溪流旁,一排排青竹飞掠而过。翠竹掩映下,青青秧苗正扬起稚嫩的脸庞,随风起舞,水汪汪的稻田里天光云影共徘徊。
走在铜钱关,漫山遍野成片的青竹亭亭玉立,到处都是浓淡相宜、深深浅浅的绿。勤劳的铜钱关人世代与竹为伴,房前屋后,近沟远山,田边地头,山崖沟畔,嫩绿纤细的新生野竹林和翠绿欲滴的老竹林俯仰生姿,郁郁葱葱。
来竹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遍布古村落的古树和修竹。雨中的庙湾古村落空气湿润清新,风吹过村口那一片片花海,吹过古村落里那一口口长满青苔的古井和那一间间木架结构的老屋。那些系着大红祈福带的古树同密密匝匝的翠竹一道,站成一堵墙,抑或是一座山。巨大的树冠撑起一把把绿色“大伞”,如密不透风的绿山墙,默默守护着略显沧桑的村庄。
古村落的竹子大多长在村口的大树旁,一丛丛、一片片。挺拔修长的翠竹陪伴着那些合抱粗的古树,一同为古村写下美丽的诗行。横向生长的竹鞭坚硬似铁,牢牢抓住岩石和泥土,“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叶自由舒展,如书法大家,挥毫泼墨,在古村写下一幅幅狂放洒脱的草书作品,一撇一捺尽显神韵。
在湛家湾古村落,老屋前,古井旁,墙角下,一朵朵紫红的锦葵、一棵棵香气冲鼻的紫苏、一棵棵斑竹在雨中兀自守望,一同守望的还有安静祥和的老者。身着蓝布衣衫的老人拔下院中栽种的花苗和菜苗,连同整齐堆放在墙角的竹筒,一并赠送给游客,说是紫苏可以做香料,竹筒可以做竹筒米饭。在万福村的老屋前,几位老人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他们搬出一把把竹椅,端出新鲜的蔬果,热情招待着到访的客人。
雨后的竹林幽暗潮湿,长着棕色花纹的竹笋点缀其间。这些斑斑驳驳、高矮胖瘦不一的竹笋,像短剑一样扎入泥土。鸟雀虫蚁、蜜蜂蝴蝶都来了,它们在竹叶和竹笋间穿梭觅食,带来一派生机。沿着杂草丛生的小径前行,脚下的土地和竹叶也透着竹子的清香。
竹乡的农家乐也遍植修竹。黄昏的秦楚驿站,迎接宾客的同样是一丛丛青竹,它们沿河生长,身材纤细苗条,娇嫩水灵。走进院内,长长的竹篱笆旁,一团团粉红浅紫的绣球花格外娇艳美丽,由竹篱笆和竹竿架搭建的小径旁是餐厅包间。推开那一扇扇用薄薄的竹篾片编织而成的小窗,桥边的修竹俨然成了挂在窗格上的一幅水墨丹青。红红的竹灯笼亮了,在昏黄的灯光映衬下,竹叶在地上画出一片淡淡的竹影,婆娑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