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片芦苇

  李会芳

  站在渭河岸边,目之所及,一片芦苇在浅水处旺盛生长,绿叶细长,随风摇曳。看到芦苇,我不由想起了去世多年的父亲,心里隐隐作痛。
  在我记忆里,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养活八口人的重任。那时,我家劳动力少,挣的工分少,到了年底还欠生产队钱。父亲要强,只要有能挣工分的活,不管多苦多累,总是抢着干。
  那年冬天,生产队派人去割芦苇,因路远、积水,好多人都不愿意去,父亲自告奋勇地揽下了活。为了赶早割完五亩地的芦苇,父亲每天天不亮就拉着架子车,带上镰刀、绳子出发了。父亲的午饭是凉白开就干粮,晚上用架子车拉回白天割的芦苇,晾在生产队晒场上。到了第四天,刚好是周末,我和哥哥要去给父亲帮忙,被他一口拒绝。“不用,下午就割完了。”父亲让我们在家好好待着。母亲装干粮时叮咛父亲,记着中午吃鸡蛋,父亲“嗯”了一声就走了。
  到了下午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挎着篮子往回赶,远远看见前面一座小山似的芦苇堆,伴随着“吱咯、吱咯”的架子车声正慢慢往前移动。我急忙跑过去看,只见父亲双手扶着车把儿,肩膀上套着绳,低着头、弓起腰,吃力地前行。父亲的头发乱蓬蓬的,落满了芦花,衣服裤子全湿了,布鞋也变成了泥鞋。我当即哭成了泪人儿,父亲却笑着说:“哭啥?苇席卖了钱,给你扯花布做衣衫。”我赶紧擦掉眼泪,跑到车子后面,使出浑身的劲帮父亲推车。
  到家后,我赶紧盛水让父亲洗脸。父亲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眼窝下陷,人瘦了一圈。母亲在整理父亲口袋时发现鸡蛋还在,忍不住骂了他几句。我惊讶于母亲怎么骂父亲,她可从来没有骂过任何人。父亲也愣了一下,随后笑笑说:“有妈和孩子们,我怎么能吃得下去呢?”那一刻,母亲眼圈红了。
  一个鸡蛋,在父亲口袋里装了整整一天,带着父亲的体温送到祖母手里,祖母咬一口又送到小弟手里……就这样,一个鸡蛋转了一圈,传递着父亲的孝心和爱心。
  那年冬天农闲,父亲用古老的编织手艺开始编席。他把风干的芦苇破成均匀的篾,用碌碡把它们碾得像面条一样柔软,再编织成韧劲十足的苇席,背到集市上去卖,为家里赚回了生活用品,也给我扯了几尺花布。母亲飞针走线,熬夜为我赶做了一件翻领上衣。那是我第一次穿花布衫,在同伴面前风光了一回。
  芦苇,伴随老一代人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在他们心中芦苇浑身是宝,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住进了高楼大厦,用上了席梦思床垫,苇席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那一片芦苇,几朵芦花,连同父亲的背影,却一直镌刻在我心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