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岁月深处“烧烤”香
  黄平安

  有一种“烧烤”,它“土味”十足,既没档次,也没颜值,却能饱腹充饥,温暖人心。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城里与它们不期而遇,看到它们,仿佛遇见故人,温暖而又亲切。
  “烧苞谷”,其实就是城里人说的“烤玉米”。粮食紧缺的年代,吃“烧苞谷”绝对算得上奢侈,一般只能作为山里人的“晚餐”,或是孩子们的“零食”。“烧苞谷”看起来简单,实则需要技巧。首先要选当地的老品种,籽粒既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还要精准把控火候。火塘边,灶塘里,都是“烧苞谷”的好地方。一边烤,还要一边转动玉米棒子,让它四周均匀受热,烤到粒粒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鲜香,才算大功告成。将其取出,拍去表面的草木灰,鲜甜又香嫩的苞谷瞬间俘获人们的味蕾。
  在乡间,吃得最多的“烧烤”当数烤红薯了。红薯成熟的时候,正值秋末冬初,山里人开始烧火取暖,为烤红薯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白天,馋嘴的孩子总是喜欢在火塘里埋上几个红薯,在外玩饿了便径直奔向火塘,急不可耐地掏出红薯,一边剥皮,一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少顷,红红的小脸上粘满了红薯泥和草木灰,也溢满了幸福和甜蜜。
  更多时候,烤红薯是一家人的晚餐。入夜,家人围炉取暖,腹中早已饥肠辘辘。家人便挑几个大小适中、外皮光滑的红薯,将其埋进滚烫的火灰里。约莫半个小时翻动一次,让它们均匀受热。再烤一会儿,红薯便在滚烫的火灰里华丽变身。剥开灰头土脑的外皮,鲜甜的气息顿时在屋子里弥漫开来。咬一口,香甜软糯,鲜美暖胃,饥饿和疲劳顿时溜之大吉。
  烤马铃薯,过瘾又好吃。此时,红薯已经入窖,能信手拈来的就是马铃薯了。随便取来几个拳头大的马铃薯,将其煨进滚烫的火灰里,然后就将它交给时间。家人一边闲聊,一边等待,让温度和时间慢慢酝酿着朴素的美味,时光就在这温暖的冬夜里静静地流淌着。待到马铃薯出炉的那一刻,剥开外皮,其貌不扬的它顿时变得洁白如玉,温润可人,散发着温暖鲜甜的气息,驱走了冬夜的寒,也慰藉了家人的心。
  还有一种“烧烤”,是烤锅巴。当年,农家都使用柴火灶,无论是做米饭还是煮糊汤,只要火候拿捏得当,锅底都会结一张圆溜溜的锅巴。刚出锅的锅巴,或夹上炒菜,或抹上豆腐乳,别有一番滋味。也有一些家庭因为缺粮,不得不精打细算,一块小小的锅巴也要节省下来。冬夜漫长,饥饿难耐,家人便取出平日节省下来的锅巴,用火钳夹上一块,放在炉火上慢慢烘烤。炉火的高温很快便将锅巴里的水分烘干,锅巴渐渐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这“晚餐”虽然简单,但口感脆爽,满口留香,嚼着嚼着,仿佛嚼出了生活的甘甜,嚼出了岁月的温馨。
  如今,在街边或小巷,我们依然能看到这些“土味”烧烤的踪影。它们依然朴实无华,素净如初,但它们早已不是充饥果腹的食物,而是人们品尝新鲜、慰藉乡愁的休闲零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