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花灯里的年味儿
    易有功讲解自己的龙年花灯纸扎作品——龙凤呈祥。

    高陵花灯纸扎作品——莲花灯。

    高陵区2024年货大集暨腊八古会上,火红的灯笼衬托着浓浓的年味儿。

  本报记者 赖雅芬 实习生 马文凯 文/图
  进了腊月门,年味儿铺满集。眼下,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各种花灯“粉墨登场”。瞧,这些外观美丽、文化气息浓厚的花灯,让年味儿噌噌地涨。
  1月25日,西安市高陵区2024年货大集暨腊八古会热闹开市。放眼望去,摊位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前来置办年货的群众挤得走不动道儿。火红的对联福字、地道的农特产品、热气腾腾的炒货……还价声、吆喝声、欢笑声中,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在编号为“102”的摊位前,一盏盏造型逼真的花灯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这些都是我为春节制作的花灯,是不是很漂亮。”看见摊位前被围得满满当当,77岁的易有功干脆拿起一对花灯现场讲解起来,“这叫‘龙凤呈祥’,通体金黄中泛着红色,龙的尾巴翘起,凤凰昂首向前,寓意着龙年国富民强、幸福美满、吉祥福瑞。”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高陵花灯纸扎”技艺的传承人,易有功和老伴几天前就带着赶制出来的花灯产品,从通远街道火箭村到现场进行布展。扎铁丝、挂花灯、摆材料……虽然天气寒冷,可老两口兴致勃勃、干劲十足。
  在高陵区,每逢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挂花灯、送花灯的习俗。不光如此,平时谁家结婚、娃过满月,都少不了花灯。易有功从19岁开始,便跟随当地城隍庙的花灯纸扎老艺人董西武学习花灯纸扎手艺。这一干,就是50多年。而在年复一年的实践摸索中,易有功的花灯纸扎技艺已成为当地一绝。
  高陵花灯纸扎用竹篾扎制、用纸裱糊,是一种融剪纸、绘画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迄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和其他地方花灯不同的是,高陵花灯纸扎原生态、环保、纯手工,主要材料是竹篾、铁丝和纸,通体不用一件现代化材料。令人称绝的是,每个骨架连接处都是用麻纸缠的,十分结实耐用。
  每一盏花灯,都凝结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都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寓意着团圆、幸福和吉祥。在易有功的家里,到处都是各种造型优美的手工花灯。平时老两口各司其职,剪铁丝、扎骨架、裱糊、贴边、裁剪、挂穗子……简简单单的原材料,在老两口的巧手中,变成了惟妙惟肖的工艺品。这些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的花灯,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份节日祝福,更多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像这个石榴灯,每年正月初二到初五,娘家人就要给刚出嫁的女儿送灯,希望女儿一家幸福美满、多子多福。还有麒麟灯、莲花灯,都是这种寓意。”易有功说,“做花灯看似简单,但需要有耐心,每一个流程都不能出错,每一处都必须精益求精。除了需要时间磨练外,更要讲究个人的技术。”
  做造型、削竹篾、扎骨架、上纸、上色、组装……一盏花灯从构思到完成,要经历七八道工序。“拿削竹篾来说,是最需要手劲的,我这把年纪还能削得如此顺手,完全是几十年来积累下的。”说着,易有功现场示范起来。只见他把刀搁到篾条的一头,暗暗一用力,竟像撕开一张纸一样,“呲”一声就到了底部,篾条瞬间破成了两半。随后,他再对篾条进行削薄,同样毫不费力,削出来的两根篾条薄厚也是一模一样。
  做花灯,最重要的是纸张处理。而这也是易有功最拿手的。“纸张处理就是在花灯糊完后,将秘制配方用毛笔涂满整个灯面,经晾晒后灯体外观饱满平整,风吹雨淋后不易损坏。”几十年来,易有功制作的花灯纸扎有20多种2万多件,大的有六七米高,小的可以放在手中把玩。
  在易有功心里,花灯纸扎制作早已不是一门手艺,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这些年来定做花灯的人少了,但他仍然放不下这门手艺。“花灯纸扎和咱本地的挂灯、送灯习俗息息相关,如果能把这门技艺传下去,也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文化。”易有功说,只要还能做得动,他会一直做下去。
  这两天,易有功正在赶制一对龙灯,骨架已经做好,就差给龙头上色了。“到时候做完了你再看,栩栩如生的两条龙往那一摆,喜庆祥和的年味儿一下子就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已能看出雏形的龙头,易有功笑得爽朗。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