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豹榆树:佑护百姓 见证变迁
    经历千年风雨,依然挺立的古榆树。(资料图)

    古榆树树身表皮呈灰色,凹凸不平似豹斑,当地人也称之为“豹榆树”。

    古榆树苍拔挺立。(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河 文/图
  咸阳市永寿县一棵距今1700余年的榔榆树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名单。这株古木为国内仅存的四棵上千年老榆树之一。
  一棵古树为何能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棵古树有何魅力?
  1 历经沧桑 聆听古树背后的故事
  10月17日,一场秋雨带来丝丝凉意,在永寿县甘井镇五星村村民赵海鹏的指引下,记者在村外一片开阔地里终于见到了榔榆古树。这棵古榆树被铁栅栏围护着,树身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枝干遒劲,直插云霄,树根部裸露地面,盘根错节,酷似蛟龙卧地。据赵海鹏介绍,这棵古榆树树身表皮呈灰色,凹凸不平极似豹斑,当地人也称之为“豹榆树”。经历千年风雨,这棵古树至今傲然挺立。
  “这棵古榆树大约栽植于十六国时期,距今有1700余年历史。整个树冠占地1亩,高约20多米,树干周长6.71米,六七个人手挽手才能将其抱住,而且树身颜色四季变换,确实罕见。”赵海鹏说。
  据村民介绍,这棵古榆树相传为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亲手栽植。周太王统领部落时,不堪忍受戎、狄等游牧部落的袭扰,便率族人向关中周原进发。横渡当地漆水河时,由于河水大涨,阻断前路。为了抚慰族人,周太王找来一棵榆树栽下。隋朝时,当地村民为期望这株树像周太王一样佑护百姓风调雨顺,就在树旁建起了一座寺院,长年看护,故有了“先有豹榆木,后有云寂寺”之说。后因战乱和人为破坏,寺院面积逐渐缩小,形成了现在的古寺与古树“分居”的状况。
  村民刘鸿洲今年83岁,一直在研究古榆树的历史。据刘鸿洲讲,他们村西北部有个镇叫崔木镇(隶属宝鸡市麟游县),位于东西横贯的页岭之上,因隋唐修建仁寿宫、九成宫时在此催运木料而得名。当时页岭山一带全是森林,大将尉迟敬德驻扎山上催押木料,为了节省工期,就命人将村子周边的树木全部砍伐运往麟游。其间,有人发现有棵榆树浑身长满了豹纹,觉得很是特别,就把这棵树留了下来。
  据介绍,20世纪60年代,有村民曾试图砍伐此树。在砍伐大树主干时,树身流出红色汁液。后经林业专家保护抢救,第二年古榆树又焕发新枝,依然枝叶茂密,拔地参天。
  如今,在一代代村民的保护下,这棵古榆树愈发雄伟、枝叶葳蕤,有游客专程前来拍照观赏,给村子带来了不少收益。树荫下也成了当地孩子们玩耍的乐园,村民经常给孩子讲解有关古树的故事,并教育孩子要爱护古树。千百年来,古树历经沧桑,见证着时代变迁,而有关古树的故事一直在村民中流传着,代代不息。
  2 接力呵护 千年古树生机勃勃
  一棵古树名木就是一本正在呼吸的“编年史”,就是一处静默不言的“山河印记”。触摸古树,让人能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之美,体悟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回味起千年的悠悠乡愁——这是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刘青峰对古树保护的认知。
  “五星村有两个自然村。自古以来,村民以种植业为主,村风淳正,民风淳朴。这棵古榆树不仅见证着村庄的发展变迁,还承载着一代代村民的乡愁。”刘青峰说。
  2015年,五星村依托当地云集生态园建设,从集体土地中提出25亩作为保护古树的设施用地,用于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现在,村子专门设立了文保员和护林员,负责古树日常保护,古树周围的土地也未进行过种植,以确保古树根系自由“呼吸”,营养供给充分。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因势利导,不断探讨实践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鼓励群众讲好古树故事,做好古树保护,让历史文化唤起群众的文化自信,用文化的软实力激起乡村文化振兴,让人们爱上这片土地、回归这片土地、建设这片土地。”刘青峰说。
  “古榆木树学名榔榆,属我省特级保护古树,与当地云寂古寺遥相呼应,成为当地闻名遐迩的林木‘活化石’,曾荣获咸阳‘十大树王’称号。在对此树的保护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政府保护为主,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一挂牌、建立保护围栏、定期巡护检查、规范日常养护、加强养护指导、防治病虫害等方式,确保古树健康生长。”永寿县林业局科教造林股股长安龙说。
  今年以来,永寿县在全县范围内再次开展了古树名木摸底调查,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单位的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摸排数据显示,该县古树名木共有50棵,其中古树49棵,名木1棵。县上重点对甘井古榔榆、云集文冠果、千家村古槐等6棵生长在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古树设立围栏等设施,进行强化保护。
  “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多方参与、部门协同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我们将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一树一策’科学制定保护方案,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进一步提高群众爱树护树意识,守护好‘活化石’,让古树绿意永存。”永寿县林业局局长秦立飞说。
  3 挖掘价值 增添乡村振兴活力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永寿县,得益于一棵古榆树的启示,对种植林木情有独钟。目前,全县拥有40万亩槐林、32万亩天然草场、3.2万亩沙棘,林地面积达48.9万亩,森林覆盖率42.7%,成为渭北旱塬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永寿县立足当地林业资源,积极开展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为载体,以实施生态旅游全域提升行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培育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全力打造永寿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让更多的村民因“林”兴业,因“林”致富。
  这些年,永寿县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打造了以林为主、林果结合、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体系,建成了百里页梁景观廊道、新312国道永寿县城过境改线段绿化景观长廊等生态廊道,全县公路沿线绿化率达到95%以上。建成休闲绿地10处,绿色社区3个,森林小镇 1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及森林乡村31个,形成了城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镇村花园化的特色生态景观。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永寿县打造了漆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翠屏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云集生态园、寨里村农旅融合园等一批自然、生态、人文景区,实现了森林利用与保护的“双赢”。
  同时,永寿县积极探索“森林+”产业多元融合新路径,推动森林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3个特色森林小镇、40个森林乡村建设步伐,以旅游、康养、观光、林果林禽等生态绿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做强森林康养产业,吸引游客来永寿清肺养肺、养生养身、休闲观光。
  目前,永寿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2022年,全县旅游人数达280万人(次),森林旅游达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达18.2亿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