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咸阳:昔日撂荒地 今朝变良田
  本报记者 黄河
  盛夏时节,地处彬州市北极镇里村马家山的山坡梯田上,一片片高粱随风摇曳,长势喜人,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
  7月4日,雨霁初晴,里村党支部书记卜涛元带领几名村民正在田间锄草。他说:“马家山荒坡地撂荒多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人愿意在这‘烂地’瞎忙活。去年10月,村上通过对撂荒山坡地进行流转和复耕,把荒山坡地变成方便机械耕作的梯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但盘活了闲置资源,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务工。”
  这是北极镇流转和整治复耕撂荒地、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目前,全镇已流转和复耕撂荒土地12225余亩,发展精品苗木基地4500亩,种植玉米4725亩、中药材3000余亩,辐射带动11316户村民增收。
  7月5日,在礼泉县石潭镇刀东村一片平整的麦收田里,旋耕机、播种机来回穿梭,村民正忙着种植玉米,一派繁忙的夏播景象。
  “我老两口都是残疾人,没有能力管理果园,一直撂荒着,前年将14亩老果园流转给村上,每年还有些收入。”61岁的陈树堂开心地说,村里像他这样没有劳动能力的共有13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他们的生产难题。
  刀东村耕地面积4700亩,其中果园面积近3000亩,均为20世纪80年代栽种的果树,已基本老化,无任何经济效益,加之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大量果园撂荒、闲置。
  为盘活耕地资源,推进撂荒地治理,2021年刀东村党支部通过“经营主体+农户”的方式,与兴平市美强农业机械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200余亩,播种地膜玉米1000余亩,使153户农户每年从中受益。
  据了解,礼泉县为了有效解决全县耕地撂荒问题,积极推广石潭镇、叱干镇成功经验做法,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推行自主整治型、流转合作型、集体代耕型和社会托管型四种模式,逐村逐户破解撂荒地整治难题,力促撂荒地变成“金土地”。截至目前,全县农村撂荒地整治进展顺利,共整治复耕3.8万余亩,发展粮食作物2.4万亩。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丘陵和台塬区域,耕地布局分散,耕地质量等级不高。为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资源,咸阳市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思路,先后在礼泉、旬邑、淳化、彬州等4县(市)积极实施垦造耕地、园地垦造、“旱改水”等项目,进行先行试点和前期摸索。
  “咸阳市将大力实施垦造耕地项目,对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低效园地、残次林地和荒草地等三类农用地,进行垦造利用,实现荒废的园地向高质量的耕地转变,拓宽全市新增耕地来源。同时。积极实施‘旱改水’项目,持续提高耕地质量与产能,实现耕地面积与粮食产能指标双新增。”咸阳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科科长成新说。
  目前,咸阳市统一实施垦造园地5万余亩,新增耕地4.8万亩,其中水浇地3400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