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艺术之乡竞风华
——延安市安塞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旅游发展侧记
    安塞“欢乐道情”腰鼓方阵参加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表演。(资料图)

    安塞民间绘画作品《领头羊》。(资料图)

    剪纸艺术家侯雪昭(左)在给游客介绍剪纸作品。(资料图)

    安塞歌手曹慧(左)、常虹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演出。(资料图)

    “安塞腰鼓”走进校园。(资料图)

    安塞信天游大舞台。(资料图)

    独具特色的腰鼓楼。(资料图)

  王平
  安塞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40公里处,古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安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既有辉煌灿烂的红色革命文化,也有风郁浓郁的黄土风情文化。以安塞腰鼓、安塞剪纸、安塞民间绘画、安塞民歌和安塞曲艺为代表的的民间艺术闻名全国,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延安市安塞区大力实施“新兴工业强区、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文化建设,以建设文化旅游引领区为目标,将文化植入旅游,用旅游传承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1 加大投入 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百姓
  孟夏时节,麦浪滚滚,杏满枝头。进入安塞境内,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迎着微风,登上别具一格、闻名遐迩的“腰鼓楼”,这里百花争艳,郁郁葱葱,鸟瞰安塞城区,雄伟,壮观,一派现代化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安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以文化服务为核心,以开展活动为重点,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了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功能齐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安塞文化艺术馆,为国家一级馆,是陈列展示安塞民间艺术的主要窗口。采访组来到一楼的剪纸艺术展区看到,游客络绎不绝,有做学术考察的学生,也有美术学院的教授和普通游客,他们被安塞剪纸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民间剪纸跃然纸上,使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剪纸题材有很多,有花鸟鱼虫,也有草木花卉,但类型以窗花居多。
  据讲解员介绍,安塞剪纸都是靠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无任何文字记载。民间剪纸艺人看见什么就剪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其传统剪纸纹样,完整保留了古老民间习俗,所以安塞剪纸被誉为“地上活化石”。
  这里展出的一幅幅剪纸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有国家级剪纸传承人高金爱的剪纸作品《爱虎》,获得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有高如兰的剪纸作品《抓髻娃娃》,成为原中国剪纸协会的会标。这些久居乡间的老人虽已去世,但她们精湛的剪纸作品,弥足珍贵。
  走进“安塞腰鼓,民族之魂”展区,徜徉在安塞腰鼓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令人神往。据说,安塞腰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豪迈粗犷、气势磅礴的风格,被誉为“中华鼓王”“东方神鼓”,是安塞闪亮的文化名片。
  壁画中,黄土山梁上走来的腰鼓手,挎着腰鼓,从农家小院打到了大江南北,而且还走向世界各地!安塞腰鼓曾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大型活动表演百余次。2006年,安塞腰鼓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0月1日,安塞“千人腰鼓”参加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表演,并到德国、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参加对外文化交流……
  安塞区也有“信天游的故乡”之美称。安塞民歌极具特色,尤其是信天游,形式自由,旋律奔放,意境悠长,高亢嘹亮。近年来,安塞区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歌新秀,王二妮、王建宁、贺东、野强强、刘妍等15位民歌手走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舞台。2022年9月,陕西省第四届陕北民歌大赛决赛在安塞区举行,来自全省的80多名民歌手云集安塞。
  安塞区民间艺术馆、安塞区图书馆,是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近年来,安塞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文化艺术馆、图书馆全年免费向游客开放,经常性为群众提供非遗普及、阅读推广等文化服务;各镇(街)建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村)建有文化室、农家书屋。目前,安塞区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在安塞文化艺术馆门口的广场上,采访组看到几个陕北说书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打着竹板,正在为群众表演陕北说书。纯正的腔调,边说边唱,风趣幽默,不时赢得阵阵掌声。据围观的几名群众讲,他们经常来这里听陕北说书。
  在安塞区农村,群众同样能够享受便利的文化服务,白天可以去文化信息共享中心上网查阅资料,去农家书屋看看书,晚上可以到文化广场扭秧歌、唱民歌。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让这里群众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幸福。
  文化服务惠及群众,家门口乐享艺术“盛宴”。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安塞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三届“安塞腰鼓大赛”“陕北民歌大赛”“剪纸大赛”“鼓舞安塞”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首届乡村春晚等系列群众文化演出活动200多场(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此外,安塞区不断加强民间艺术人才培训,传承发展民间文化,共培训民歌手360余人(次),新增腰鼓、民歌、剪纸、绘画等优秀文化艺术人才1600余人。据安塞区文化文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备案登记骨干艺术人才有6000多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在这里,缤纷多彩、特色各异的文化盛宴惠泽“鼓乡”群众的心田,炽热如火的文化血液在安塞区加速流动。随着安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共文化生活之中,学会品味生活,品味文化。
  2 传承艺术 让非遗文化走进生活
  位于安塞文化馆的六楼,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陈山桥老师正在给“安塞民间绘画创作提高班”的学员上课。
  这群学员里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0多岁。剪纸艺术家侯雪昭,今年已70岁,她既是安塞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又是市级非遗传承人。她曾应邀到奥地利访问,作品多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等地展出。
  “去年北京的一个客户通过电话联系到我,说是要我两张画,可是还没等我发货,对方就给我的专业合作社打来了2万元的货款。”侯雪昭笑着说。
  “这次在这里集中学习10天,使我的创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每年来我家参观的人特别多,游客经常购买我的剪纸和农民画。我现在的收入比一般农民强。”侯雪昭说。
  在安塞区,像侯雪昭这样的民间艺人很多,她们通过民间艺术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长期从事剪纸艺术的余泽玲、陈莲莲、陈海莉、杜焕,她们都办起了手工艺品合作社,一件件精美的剪纸和绘画作品,走进了大江南北。
  近年来,安塞区坚持“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发展、创新”的方针,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常态化保护,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以安塞腰鼓、安塞剪纸、安塞民歌、安塞民间绘画和陕北说书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已经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有20多项列入市级、区级非遗保护名录。
  非遗传承,人才为先。安塞区不断培养民间艺术新人,壮大非遗人才队伍,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民间艺术人才传承体系。一大批知名民间艺术家,被授予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佃祥、白凤兰、高金爱、白凤莲4位民间艺术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剪纸艺术大师”称号,曹怀荣、解明生、刘延河等6人被授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被授予省级非遗传承人。安塞腰鼓和安塞剪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余项被公布为省级、市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安塞区在全区中小学推行了民间艺术“五进课堂”(剪纸进手工课、民歌进音乐课、腰鼓进体育课、绘画进美术课、曲艺进学生社团)活动。2021年,安塞腰鼓入选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2022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选录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安塞区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保护,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活动,先后扶持建立了一批非遗手工作坊、非遗传习所。先后建立非遗传习所(户)33个,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民间艺术爱好者学习、实践、体验非遗项目。
  今年64岁的刘延河是安塞腰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安塞区腰鼓表演艺术家协会会长。在1987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上,刘延河和另外7名腰鼓手进行了安塞腰鼓表演。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安塞腰鼓》作为独立的一个节目在春晚的舞台上亮相,并且大放异彩!”刘延河高兴地回忆着他那次表演。此后,刘延河还参加了2009年国庆60周年天安们广场安塞“千人腰鼓”方阵表演,刘延河与许许多多的腰鼓手一样,通过腰鼓表演,改变了生活,丰富了人生。
  3 文旅融合 培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安塞区依托生态、区位、文化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加快文旅融合,全力建设“两点两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该区通过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积极培育文旅产业,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在腰鼓山下,安塞黄土风情园主体建筑已封顶。建成后的风情园将是集延安特色美食、住宿、黄土风情文化展示体验、农产品展销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将成为游客新的网红打卡地。
  在距离县城大约4公里的“陕北信天游”演唱村——西营村,一座新颖别致的大型“信天游大舞台”建筑跃入眼帘,宽大明亮的大厅,舒适整齐的皮椅,巨大的舞台,顿时让人会情不自禁地顺着台阶跨上去吼几句。在二楼,游客既可以一边喝茶聊天,还可以一边欣赏一楼舞台的表演。
  “前几年,一年下来演出就有近百场,每天早早就把200个车位停满,有些还带着帐篷来玩。我们这儿的民歌手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唱歌赚钱……”东营村党支部书记李飞说。
  为进一步传承发扬安塞腰鼓文化,安塞区在白坪街道冯家营村倾力打造“千人腰鼓”文化村景区。进入大门,两侧竖立着威风锣鼓,仿佛在以陕北人独特的方式夹道欢迎四方游客。位于东南方向,就是沿山而建的网红打卡地——“千人腰鼓大舞台”展演区。环顾四周,仿佛看到眼前一群陕北汉子正在黄土地上酣畅淋漓地敲打腰鼓的壮美画面……
  据工作人员介绍,冯家营村文旅项目主要以腰鼓表演和民俗观光为主题,自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百余万人(次)。景区的村民除了就地表演挣些钱,不忙的时候还当教练,一天的收入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思想活跃的人开公司常年忙个不停,挣得更多,现在正是游玩的好时节,他们正全力开门迎客……
  安塞区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用优秀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高桥镇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古朴、寂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名人雅士、美院学生纷沓而至。
  再瞧南沟生态旅游景区,是集休闲采摘、赏花踏青、研学教育等乡村旅游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周边县的游客带着孩子参加研学旅游,带动住宿、农业采摘蓬勃发展。
  安塞区十分重视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开发,王家湾毛主席旧居、楼坪张思德牺牲纪念地、中央军委二局旧址等,吸引着游客踏访红色圣地,瞻仰革命遗迹……
  安塞区不断优化提升旅游营商环境,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文化+”赋能,推动农旅、文旅、学旅融合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与发展旅游有机融合,为广大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休闲消费选择。
  如今,漫步安塞街头,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滋养着人们的生活。在安塞,逛完美景,还可以品尝这里的特色“地椒羊肉”“荞面饸饹羊汤”“油馍馍”,再来几杯开胃的清酒,游客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鼓乡安塞,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不断吸引着游客。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