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堂干货满满的“急救课”
  本报记者 王东宇 实习生 周品言
  “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11月4日,西安市未央路123号的培训教室里,模拟人“安妮”的胸腔在记者们的掌心下规律起伏,专业讲师的指导声与按压板的回弹声交织。当天,一场由陕西博爱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中心主办的“生命‘救’在身边”媒体记者专场公益培训正在进行,众多新闻工作者参与,系统学习应急救护核心技能。
  培训课堂上,专业知识与实操演练紧密结合。成人心肺复苏、AED规范操作、海姆立克法急救气道异物梗阻、创伤包扎固定等核心模块,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分组实训”的模式层层递进。讲师针对记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公共场所突发事件,量身设计拥挤人群中的晕厥、突发事故后的创伤出血、突发疾病导致的呼吸骤停等模拟案例,让记者在贴近实际的场景中锤炼技能。
  “以前看到有人晕倒,想帮却不敢帮,怕做错反而添乱。”记者吴英飞一边在模拟人身上练习按压动作,一边深有感触地说。在讲师的逐一点拨下,她逐渐掌握了按压的力度与节奏,从最初的生疏犹豫到后来的沉稳熟练,“老师带着我们逐个动作拆解练习,手把手纠正错误姿势,现在我不仅学会了,更有底气了。”充足的模拟人设备让每位记者都能获得充分的实操机会,大家在一次次练习中突破自我,从紧张走向从容。
  在培训尾声的实操考核中,记者们沉着应对各类模拟突发情况,规范完成急救流程。顺利通过考核的学员,拿到了官方认证的《红十字救护员(初级)证》。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