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从卖柿子到卖“风景”
10月21日,张博攀在采摘火晶柿子。 本报记者 黄敏 文/图
10月21日,在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道秦俑村电商销售基地,负责人张博攀在电脑前忙着回复顾客咨询的消息,屏幕上订单提醒的图标不断闪烁。
“最近,每天都有不少回头客下单,还有老顾客推荐新客户来咨询。为了保证柿子品质,我们都会跟大家说清楚,得等霜降后才能采摘发货。”处理完订单,张博攀便匆匆赶往骊山脚下的柿子园。园子里,红彤彤的火晶柿子挂满枝头,像一串串喜庆的小灯笼。他穿梭在果树间,仔细查看柿子的饱满度和色泽,为采摘做好准备。
“霜降后就能大量采摘收购了。”张博攀说,霜降后气温骤降,低温能使柿子完成最后阶段的糖分积累,让果肉口感从微涩变得软糯香甜,同时减少水分含量,提升果实耐储性。这也是火晶柿子保持独特风味的关键。
临潼火晶柿子拥有1300多年的栽培史,因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得名。其皮薄无核、果肉软糯、含糖量高,素有“一窝蜜”的美誉。目前,临潼火晶柿子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量约3000吨,是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一张亮眼名片。
近年来,临潼区立足火晶柿子产业优势,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销售方面,在传统批发零售模式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搭建线上销售平台,让火晶柿子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
在产业链延伸上,临潼区深度融合农文旅资源,打造“采摘体验+田园观光+文化研学”新业态,将柿子园变为旅游景点,让火晶柿子从“农产品”变身“旅游商品”。如今,这颗承载千年种植历史的“甜蜜果实”,不仅是市民喜爱的“口中蜜”,更成为助力临潼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