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行走乡村看振兴
“羊博士”返乡念“羊经”
  姜晓 王军锋
  10月20日一大早,位于富平县庄里镇铁佛村的壬清鸢家庭农场的羊圈热闹起来,33岁的黄伟穿着工作服,双手熟练地调试全自动吸奶器,不一会儿,羊奶顺着管道流入奶箱。看着眼前的景象,他脸上满是笑意。谁能想到,这位与羊“朝夕相伴”的农场主,5年前还是新疆乌鲁木齐工地上与钢筋水泥打交道的土木工程师。
  2021年初,黄伟踏上返乡创业路。刚创业,他就凭着一股冲劲把羊从35只增加到100只,可因农场简陋、缺乏技术支撑,一年下来羊只剩50只,20万元的积蓄也打了水漂。
  恰在此时,当地政府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为养殖户争取政策倾斜。这场“及时雨”,给了黄伟“再试一次”的底气。
  从那以后,黄伟天天“泡”在羊圈里,仔细观察羊的进食习惯和健康状况;白天专程去饲料厂拜师学艺,晚上抱着养殖书籍熬夜自学,就连投入100余万元升级设施,都透着他“沉下心做实事”的决心。
  “养羊和养孩子一样,每个阶段得吃不一样的‘饭’。”这是黄伟在无数次摸爬滚打后摸索出的“养羊经”。他慢慢找到了科学养羊的门道:羔羊用人工哺育保证成活率,成羊配备自动撒料设备提高效率,就连饲料配比,都要根据季节变化和羊的生长阶段灵活调整。
  “三年起步,五年小成,终身学习。”这是黄伟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他的农场已存栏200余只羊,其中100只是产奶羊,饲养的莎能奶山羊单只年产奶量达1吨。因羊奶品质出众,收购价比普通羊奶高。更让他欣喜的是,在与饲料厂对接业务时,黄伟还结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育种培训会上,他还从同行那里学到不少新技术。“‘科学养殖+科技赋能’,这才是奶山羊产业的未来。”黄伟说。现在,在黄伟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也逐步走上科学养羊、发家致富的道路,他也被大家称为“羊博士”。
  “下一步,我计划把产奶羊增加到200只,再升级数据监测系统,给每只羊建‘健康档案’。”黄伟眼中满是憧憬,“不光要把自己的农场办好,还要带动周边乡亲一起养羊,让更多人靠羊奶过上好日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