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文明新风漾三秦
——看陕西如何为乡村“塑形”为乡风“铸魂”
  本报记者 赖雅芬
  当护林员的巡山日记变成可以兑换景区门票的“生态存折”,当村民清扫村道的善行能在超市里兑换日常用品,当百年家训重新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这样的乡村会焕发出怎样的生机与活力?
  在陕西,一场以文明为旗帜的乡村治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秦岭深处的农家小院传出琅琅书声,陕北高原的窑洞村落延续淳朴民风,陕南山区的水乡小镇焕发时代新貌——一股蓬勃向上的文明新气象正在三秦大地激荡涌动。
  制度创新,破立之间树新风
  “过去村里办一场白事,要摆三天流水席,光烟酒就要花费上万元。现在好了,红白理事会立了规矩,大家都轻松。”10月20日,在渭南市白水县城关街道西文化村,刚为儿子办完婚礼的村民苏利感慨道。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陕西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近年来,陕西构建了“省统筹、市推进、县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将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出台的《陕西省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如同一场及时雨,将“十星文明户”评选、村规民约修订率、文明实践站覆盖率等指标纳入市县考核体系。配套的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更撬动了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了“财政输血+乡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创新举措层出不穷。宝鸡市各镇村科学制定村规民约,细化红白事办理标准、环境整治要求等内容,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
  在岐山县蒲村镇邢家村,一块镌刻着百年家训的木匾成为全村的“宝贝”。“戒奢如刀,斩断攀比之风;宜勤似犁,深耕精神沃土。”村民邢宗学抚摸着木匾上的刻痕说,“这些祖辈的智慧,比金子还珍贵。”这家训不仅刻在匾上,更刻进了村民心里,成为引领文明乡风的精准坐标。
  没有奢华车队,只有唢呐班子吹奏着《百鸟朝凤》;臊子面代替了大鱼大肉,却更显情真意切……随着一场场新式婚礼的上演,一股清新质朴的文明新风正在乡村落地生根,在改变乡村生活面貌、重塑农民精神世界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德治融合,春风化雨润民心
  彬州市豆家湾村,每月的“孝善日”总是格外热闹。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义诊、理发等活动让尊老敬老蔚然成风。这个融合了乡愁馆、法治长廊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已成为村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道德积分银行”的创新实践也在陕西遍地开花。商南县清油河社区的村民们都有一本“道德存折”,记录着他们的善行义举:参与环境整治积5分,照顾独居老人积10分,调解邻里纠纷积15分……这些积分不仅能在超市兑换物品,更成为村民引以为豪的“道德资产”。
  铜川市的“文艺小院”建设别具特色,30个农家院落成了秦腔、剪纸、书画的传承基地。“以前农闲时就是打牌喝酒,现在学剪纸、练书法,日子充实多了。”村民李永刚说,这些“文艺小院”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婚俗新风的推广更是成效显著。武功县通过“缘定七夕”集体婚礼、“婚姻政策进乡村”等活动,倡导新时代婚恋观。年轻人王博文和李源在参加集体婚礼后表示:“简办不减爱,这样的婚礼既简约又特别,更有纪念意义。我们把剩下的钱用来创业,现在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何让群众从“要改变”到“想改变”,陕西以“道德银行”、评文明户、先进典型带动等方式为抓手,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成移风易俗长效开展的“金钥匙”。
  通过德治融合的创新举措,群众的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新风正气日益充盈。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重塑着乡村的文明底色,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生动答卷。
  创新实践,沃土生金促振兴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陕西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在安康市平利县,“道德积分+金融扶持”模式将村民的善行义举转化为信用积分,联动金融机构发放低息贷款超2亿元。这一创新实现了道德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让好风气带来好收益。
  秦岭深处的柞水县朱家湾村,则推行“生态存折”制度。村民巡山护林可获得积分,积够300分可以兑换牛背梁景区门票。在护林员柳太青的巡山日记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珍稀物种频频现身,见证了生态保护与乡风文明的相得益彰。
  数字化为乡风文明注入新活力。铜川市耀州区通过直播展示祠堂议事过程,将传统治理转化为现代文明公开课,单场点击量超百万,让年轻人以全新方式参与乡村治理。
  如今,行走在三秦大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延安宝塔山下,“说事大院”正演绎着新时代的“窑洞对”;清涧县惠家园则村的农家书屋里,老人和孩子们静静阅读;礼泉县袁家村的村史馆里,村子半个世纪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这些温馨场景,勾勒出陕西乡村的新图景。
  从制度创新的“破冰”到德治融合的“深耕”,从文化传承的“守望”到创新实践的“开拓”,陕西用生动实践诠释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既要让农民过上现代物质生活,更要让他们享有充实精神生活;既要保留乡土文化的根脉,又要融入现代文明的成果。
  眼下,随着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召开,这片沃土上的文明实践,必将推动乡村实现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的全面提升,让美丽乡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时代风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