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产业振兴展新颜
田占增的“甜”日子
  本报记者 赖雅芬
  10月15日清晨,吴起县长官庙镇李沟村的梯田上,果农田占增正在果园里仔细修剪果树枝条。晨光穿透薄雾,洒在这片刚结束采摘的土地上。“果子半个月前就卖完了,现在正是秋季管理的关键期。”他边说边利落地剪掉多余的枝条。
  这片看似普通的果园,藏着让乡亲们骄傲的“财富密码”——这里的袖珍苹果,今年卖到了每斤七八元,是普通富士苹果的两倍多,依然供不应求。
  “今年收成不错,最后一批果子中秋节前就发完了。”田占增抚摸着树干上斑驳的痕迹,眼里充满温情,“四年了,这些果树越来越壮实,明年产量还能再上新台阶。”
  增收的秘诀,藏在果园的每一道工序里。田占增扒开树根处的泥土,黑褐色的土壤松软肥沃,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现在正是施基肥的时候,全是发酵好的羊粪、牛粪。”他说,“化肥种出来的果子虚胖不甜,我们这果子虽小,全是精华。”
  每天天不亮进园,日头西斜才歇工,田占增精心照料着这片园子:修剪枝条、深翻土壤、施足农家肥,为来年丰收打好基础。在他看来,现在管理到位,明年果品才能更好。
  时间回到2018年。当镇政府统一引进“公主岭123”等新品种时,很多村民还犯嘀咕:“这么小的果子能卖上价?”田占增没有犹豫,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他的手机里存满了老客户的联系方式,“都是提前预订的,果子还没熟就订完了。”
  成功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相邻的果园里,果农田玉山正忙着清理果园。“今年跟着老田种袖珍苹果,头茬果就卖了3万多元。”这个曾经靠种粮年收入不过万元的汉子,如今计划着扩大规模,“明年要把娃叫回来一起干,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在田占增看来,袖珍苹果的高价值源于“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我们推广有机种植,虽然产量只有传统种植的七成,但价格翻倍,亩均效益反而提高50%以上。”
  据统计,今年吴起县袖珍苹果挂果面积达9300多亩,总产值突破1.68亿元,一颗颗小苹果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果果”。
  正午的阳光洒满山坡,站在坡顶望着整理一新的果园,田占增眼里满是期待。秋风吹过,果树枝条轻轻摇曳,仿佛在积蓄着来年丰收的力量。“这小小的果子,真是甜到人心里了!”说着,田占增又弯腰忙活开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