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闲游随笔
药香漫山径
  杨瑞琪
  夏日的药王山,是喧嚣尘世外的一方清凉地。山外骄阳似火,蝉鸣聒噪;山中却是另一番天地。厚实的绿荫如巨伞撑开,筛下点点跃动的光斑。空气凉丝丝的,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透着清爽。沿石阶向上,石缝青草挂着露珠,背阴处的植物舒展着翠叶。路旁山民的小摊上,清火的薄荷茶、草药扎的驱蚊香束,还有山泉水镇的野果,点缀着山中避暑的闲雅意趣。
  行走在蜿蜒山道,石径旁、亭台边、老树下,总见精巧的小木牌或石刻标识,连亭子的名字也多半是药草名。指尖抚过冰凉石牌上刻着的药名,坐在以药草命名的小亭里,再轻触旁边鲜活的植株,感觉到草木的生命力。
  转过一道浓荫遮蔽的弯路,孙思邈的雕像豁然展现眼前。他手持药锄,目光沉静深邃,似已穿透千年时光。在满山标注的药草环绕中,他的形象愈加鲜活。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他顶着烈日,在山林中跋涉,汗流浃背却目光如炬,只为辨识一株药草;看见他在树荫下的磐石上小憩,掬一捧山泉解渴,借着林间天光,记录新发现的药草。山间的每一缕清风,每一片标注着姓名的药叶,都仿佛是他仁心的回响与延续。
  向深处行去,偶有山雀啼叫,更显静谧。踏入清凉殿,石木结构隔绝了暑热,穿堂风带着凉意。墙上孙思邈壁画描绘着他采药、著书、诊病的场景,画中的许多草药在山道上都能找到。站在殿中,凝视画中孙思邈潜心钻研的身影,“大医精诚”四字的分量,便有了更深的体会。
  下山时,夕阳将山道染成暖金色,草木的影子被拉得悠长。山脚下的铜川城已渐次亮起灯火。这场本为寻凉的山间行,终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那些刻在石上的药名,是大地写给生命的情书。孙思邈沉静的目光里,蕴藏着对生灵的敬畏。或许下次重访,不必再等盛夏酷暑,只需怀揣一颗向自然与先贤求教的心,便能读懂这座山。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