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6日
宜君乡村文化里的烟火图景
本报讯(贾建军 通讯员 田亚南)“快走!看微信群里通知榆舍村今晚七点有戏曲,养民已经骑着摩托车走了。”话音未落,三三两两的村民骑着电动车带着马扎,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5月19日傍晚,宜君县五里镇榆舍村文化广场的戏台上,秦腔《梁秋燕》唱得正酣。热闹的一幕,正是宜君县深耕乡村文化建设、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的生动缩影。
5月14日,在宜君县棋盘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执扇绘时光·益智享晚年”老年活动中心,11位老人相聚体验传统漆扇绘画。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图文讲解漆扇历史,指导老人学习扇面构图与色彩搭配。实操环节,老人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勾勒花鸟轮廓、晕染色彩。
社会工作服务站负责人表示:“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让老人掌握绘画技艺,搭建社交平台,通过作品展览,让传统工艺成为联结银发族的情感纽带,提升老年群体的归属感。”
文化的力量不仅在舞台上绽放,更在日常生活中浸润人心,滋养乡风文明的精神沃土。
作为剪纸的行家里手,在赵冯拴看来,剪纸不仅是技艺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延续,应有更多人参与其中。5月18日,在宜君县石堡剪纸文化小院,非遗传承人赵冯拴正带领村民创作乡村振兴主题剪纸作品。
“剪肖像和画不一样,得把精气神儿‘抠’出来。”赵冯拴边示范边讲解,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灵活游走,“每个人眉眼得藏三分灵气,眼角的细纹、嘴角的弧度,多一分少一毫,神韵就变了味儿。”说着,他展开刚完成的作品,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纸面跃然而出。
多年来,赵冯拴用行动诠释着他所热爱的剪纸艺术,从“一人”到“众人”,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以匠人之心,剪人间至美,传递正向价值、传承优秀文化,让乡风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5月21日晚饭后,宜君县宜阳街道黑家河村委会的农家书屋亮起暖黄灯光,12位村民陆续前来“打卡”。在木质书架上,200余册农业技术、科普读物、文学名著及漫画绘本整齐排列。
“以前吃完晚饭就串门唠嗑,现在书屋成了大伙儿的‘知识食堂’。”常来借阅的汪巧玲笑着说。
自书屋开放后,这里便成了村民的“文化据点”。黑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汤政介绍,“书屋不仅日常开放,有时县上还举办农技专家现场培训,我们还组织读书分享会等,将知识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
如今,宜君乡村文化味儿十足!广场上秦腔嘹亮,老人们画扇传情,剪刀在红纸上剪出乡村新貌,农家书屋里满是学习的身影。这些实实在在的文化活动,既让村民的生活有滋有味,也为乡村振兴添了一把火,日子越过越敞亮!
5月14日,在宜君县棋盘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执扇绘时光·益智享晚年”老年活动中心,11位老人相聚体验传统漆扇绘画。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图文讲解漆扇历史,指导老人学习扇面构图与色彩搭配。实操环节,老人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勾勒花鸟轮廓、晕染色彩。
社会工作服务站负责人表示:“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让老人掌握绘画技艺,搭建社交平台,通过作品展览,让传统工艺成为联结银发族的情感纽带,提升老年群体的归属感。”
文化的力量不仅在舞台上绽放,更在日常生活中浸润人心,滋养乡风文明的精神沃土。
作为剪纸的行家里手,在赵冯拴看来,剪纸不仅是技艺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延续,应有更多人参与其中。5月18日,在宜君县石堡剪纸文化小院,非遗传承人赵冯拴正带领村民创作乡村振兴主题剪纸作品。
“剪肖像和画不一样,得把精气神儿‘抠’出来。”赵冯拴边示范边讲解,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灵活游走,“每个人眉眼得藏三分灵气,眼角的细纹、嘴角的弧度,多一分少一毫,神韵就变了味儿。”说着,他展开刚完成的作品,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纸面跃然而出。
多年来,赵冯拴用行动诠释着他所热爱的剪纸艺术,从“一人”到“众人”,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以匠人之心,剪人间至美,传递正向价值、传承优秀文化,让乡风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5月21日晚饭后,宜君县宜阳街道黑家河村委会的农家书屋亮起暖黄灯光,12位村民陆续前来“打卡”。在木质书架上,200余册农业技术、科普读物、文学名著及漫画绘本整齐排列。
“以前吃完晚饭就串门唠嗑,现在书屋成了大伙儿的‘知识食堂’。”常来借阅的汪巧玲笑着说。
自书屋开放后,这里便成了村民的“文化据点”。黑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汤政介绍,“书屋不仅日常开放,有时县上还举办农技专家现场培训,我们还组织读书分享会等,将知识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
如今,宜君乡村文化味儿十足!广场上秦腔嘹亮,老人们画扇传情,剪刀在红纸上剪出乡村新貌,农家书屋里满是学习的身影。这些实实在在的文化活动,既让村民的生活有滋有味,也为乡村振兴添了一把火,日子越过越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