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9日
我省“稻渔绿色循环模式”入选全国推广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 张恒)5月14日,记者了解到,近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公布了30个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典型案例,我省遴选推荐的“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循环模式”成功入选。
横山区辖无定河干流长约95公里,是陕北地区独有的“米粮川”。该区自2012年开始引进河蟹稻田养殖技术并取得成功,养殖规模逐年发展到目前的5万余亩,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设稻田扣蟹无环沟培育技术,年产扣蟹50余万公斤,商品蟹12.5万公斤,销往黑龙江、内蒙、山西、宁夏和新疆等地;形成“陕北横山稻蟹”区域公用品牌,认证“香水润田”有机蟹田大米;积极探索发展集“种、养、加、销、旅”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经营方式,努力打造无定河“百里绿色画廊”。
近年来,省水产总站积极开展横山区无定河流域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循环模式,推广探索“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稳粮、增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省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横山区辖无定河干流长约95公里,是陕北地区独有的“米粮川”。该区自2012年开始引进河蟹稻田养殖技术并取得成功,养殖规模逐年发展到目前的5万余亩,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设稻田扣蟹无环沟培育技术,年产扣蟹50余万公斤,商品蟹12.5万公斤,销往黑龙江、内蒙、山西、宁夏和新疆等地;形成“陕北横山稻蟹”区域公用品牌,认证“香水润田”有机蟹田大米;积极探索发展集“种、养、加、销、旅”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经营方式,努力打造无定河“百里绿色画廊”。
近年来,省水产总站积极开展横山区无定河流域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循环模式,推广探索“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稳粮、增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省乡村振兴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