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6日
榆林从“芯”出发 种业振兴开大局
本报记者 曹丹妮 通讯员 闫宇涛
一粒种子,可以变成麦浪滚滚;一粒种子,孕育出丰收的希望;一粒种子,蕴藏着增收的“密码”。近年来,榆林市持续开展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为农业“芯片”添砖加瓦。
5月7日,记者走进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培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通过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筛选出不携带病毒的马铃薯以及甘薯脱毒试管苗。之后,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利用快繁技术,繁殖出大量脱毒苗,大概半个月后,这些脱毒苗将会被移植到潮汐智能育苗温室大棚或温棚。
温室大棚内采用电力取暖,大棚常年育苗温度保持在25℃到35℃。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永康说:“我们采用的离地苗床设计,离地70厘米,苗床上育苗可以让育苗环境更为优质,工人站着就可以作业,减轻了劳动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采用无土栽培,就是采用蛭石栽培,(蛭石)一年一换,保证种薯的质量和价值。”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脱毒红薯苗部分用于本地售卖,另一部分脱毒红薯苗则是在大田栽种。秋收时节,长出的红薯就是原种,销往内蒙古、宁夏、山东等地,再在这些地方进行繁衍。利用脱毒育苗技术培育出的无病毒种苗,可以脱除马铃薯、甘薯品种的绝大多数病毒,从而大幅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平均每亩可以提产30%。
经由陕西大地种业育成的陕薯1号,以其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强等优势,受到市场青睐。郝永康介绍:“目前我们陕薯1号年销售脱毒红薯苗达7000万株,可以完全满足榆林种植户的用苗需求。而陕薯1号的表现也不错,目前在榆阳区鱼河镇可以达到亩产3吨半左右。”
在全力推进本土种子企业发展同时,榆林市还不断加强高科技育种培育力度。2024年,在海南省乐东县建成的1208平方米科研楼,进一步夯实了榆林南繁基地设施条件。榆林市种业工作站副站长邓晓峰说:“我们采用单倍体育种、南繁加代等技术,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速了品种更新换代。近5年累计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50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6个,其中榆单896、榆单808、金科玉3306填补了榆林市国审品种空白。”
近年来,榆林市制种基地面积不断提升,以榆阳、靖边、横山为核心区建成玉米良种繁育基地5.2万亩;以米脂为核心区建成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3.9万亩;以榆阳、定边为核心区建成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培育试管苗506万株、原原种730万粒。
“未来,榆林市将全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链,重点推进种业产业协同、科技创新攻坚和种业振兴提速‘三大工程’,加快种业振兴步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种业‘芯片’根基。”榆林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督查专员刘喜林说。
一粒种子,可以变成麦浪滚滚;一粒种子,孕育出丰收的希望;一粒种子,蕴藏着增收的“密码”。近年来,榆林市持续开展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为农业“芯片”添砖加瓦。
5月7日,记者走进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培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通过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筛选出不携带病毒的马铃薯以及甘薯脱毒试管苗。之后,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利用快繁技术,繁殖出大量脱毒苗,大概半个月后,这些脱毒苗将会被移植到潮汐智能育苗温室大棚或温棚。
温室大棚内采用电力取暖,大棚常年育苗温度保持在25℃到35℃。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永康说:“我们采用的离地苗床设计,离地70厘米,苗床上育苗可以让育苗环境更为优质,工人站着就可以作业,减轻了劳动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采用无土栽培,就是采用蛭石栽培,(蛭石)一年一换,保证种薯的质量和价值。”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脱毒红薯苗部分用于本地售卖,另一部分脱毒红薯苗则是在大田栽种。秋收时节,长出的红薯就是原种,销往内蒙古、宁夏、山东等地,再在这些地方进行繁衍。利用脱毒育苗技术培育出的无病毒种苗,可以脱除马铃薯、甘薯品种的绝大多数病毒,从而大幅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平均每亩可以提产30%。
经由陕西大地种业育成的陕薯1号,以其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强等优势,受到市场青睐。郝永康介绍:“目前我们陕薯1号年销售脱毒红薯苗达7000万株,可以完全满足榆林种植户的用苗需求。而陕薯1号的表现也不错,目前在榆阳区鱼河镇可以达到亩产3吨半左右。”
在全力推进本土种子企业发展同时,榆林市还不断加强高科技育种培育力度。2024年,在海南省乐东县建成的1208平方米科研楼,进一步夯实了榆林南繁基地设施条件。榆林市种业工作站副站长邓晓峰说:“我们采用单倍体育种、南繁加代等技术,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速了品种更新换代。近5年累计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50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6个,其中榆单896、榆单808、金科玉3306填补了榆林市国审品种空白。”
近年来,榆林市制种基地面积不断提升,以榆阳、靖边、横山为核心区建成玉米良种繁育基地5.2万亩;以米脂为核心区建成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3.9万亩;以榆阳、定边为核心区建成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培育试管苗506万株、原原种730万粒。
“未来,榆林市将全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链,重点推进种业产业协同、科技创新攻坚和种业振兴提速‘三大工程’,加快种业振兴步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种业‘芯片’根基。”榆林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督查专员刘喜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