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打好抗旱“主动仗” 干群齐心“护绿苗”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杨美蓉 宋妮
  四月陕北,持续干旱,延川农田已“焦渴难耐”。4月27日,站在田埂的马志贵弯腰抓起一把黄土,细碎的土粒从指缝间簌簌滑落。
  “今年这地旱得厉害,要是不浇水,种子种进去都活不成。”延川县贾家坪镇刘家沟村村民马志贵巴望着自家玉米地焦急地说。
  农民的焦虑,更是干部的“心头事”。贾家坪镇农业专职干部田浩的笔记本上早已密密麻麻记满了各村的情况与需求,第一时间向镇党委书记马国勇反映了上来。
  “即刻召开抗旱调度会!”马国勇说。
  贾家坪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全面部署,积极动员全镇上下,协调各方资源,奔赴田间地头,全力协助群众共渡难关。
  马志贵的农田里很快响起了抽水机的轰鸣声,水管沿着田埂蜿蜒铺设,汩汩清流正涌入农田,缓缓浸润着干涸的土地。马志贵紧跟在水管旁,不时调整着水管方向。
  “政府送来的是‘及时雨’啊!”马志贵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脸上满是希望的笑容。
  “我这片地都给浇上水了,这下敢种了,过不了几天肯定能长出苗子。”顺着马志贵手指的方向,远处的耕种机已在农机手的操作下开始“马不停蹄”地耕种了。
  政府干部深入田间指导灌溉抗旱、农机服务队昼夜不停帮助耕地覆膜、供销社确保农资供应畅通无阻……在各方努力下,贾家坪镇已基本完成所有农田的灌溉与耕种。
  在延川县永坪镇寺村、冯家坪村的农田里,一场“科技浇灌”正在进行。新型设备喷涌出细密如纱的水雾,均匀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壤。村民们只需在浇完一块地后,简单地挪动设备位置,便能继续下一片土地的灌溉工作。
  “这叫涡轮涡杆雾化喷枪。”永坪镇农业专职干部郝卓介绍,这项技术可将水分转化为微米级雾滴,不仅实现了精准灌溉,还大幅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
  “叔,你浇完水,等上一天再覆膜,还有啥困难?你给我说,我们都给你想办法……”在延川县杨家圪坮镇槐树坪村的农田里,杨家圪坮镇农业专职干部刘雄雄细致地嘱咐着村民程春迎。
  “我们积极抽调抗旱设备的同时,组织乡镇干部向农户询问了解旱情影响,针对记录的情况,制定应对方案,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难题,并广泛动员组织农户主动开展抗旱自救。”刘雄雄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