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文旅融合新机遇 文化传承开新局

  本报记者 方腾
  万顷芦荡,碧波荡漾,在洽川湿地,游客坐船游览湖泊湿地;古朴庄严,古树参天,白水仓颉庙迎来四方游客。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渭南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步绘就一幅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新画卷。
  4月17日,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渭南行”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洽川湿地。这个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位于渭南市合阳县城东22公里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进入湿地,风景别致,鸟语花香,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春日暖阳下,洽川湿地内的处女泉温泉成为游客的“新宠”。处女泉是天然温泉,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31摄氏度左右,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而也是保健泉。当天,不少游客沐浴温泉中,尽享悠闲。
  “我们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全面展示洽川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独特魅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标杆。接下来,洽川将实施处女泉景区提升工程、数字智慧景区建设等项目,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品质。”陕西洽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文雅介绍。
  4月18日,白水仓颉庙景区游人如织,游客们仰望院内苍劲挺拔的古柏,观赏庙内的砖雕、壁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仓颉庙位于渭南市白水县县城东北18公里处的史官镇,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而建。2001年,白水仓颉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建筑庄重古朴,布局完整。
  白水县仓颉庙管委会副主任李敏说:“庙内共有千年古柏46棵,平均树龄超3000年,是全国三大古庙古柏群之首。白水仓颉庙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我们日常工作是以文物的保护为主,另外还有庙内的古柏养护。”
  仓颉庙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精神地标,更是文旅创新的实践样本。“未来我们将构建‘IP+科技+体验’三维发展体系,依托‘汉字起源’核心IP,打造沉浸式文化矩阵。包括汉字博物馆体验区、光影剧场、AR互动体验专区,让游客在体验中解码文字密码,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陕西华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白水仓颉庙分公司总经理王尚尚告诉记者。
  近年来,渭南市聚焦“千亿级文旅产业”目标,出台《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设立旅游专项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2024年,共接待游客9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0.12%,旅游总花费620.58亿元,同比增长17.98%。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