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立体种植解锁林下“双生记”
  本报记者 方腾
  4月16日上午,西安市长安区果优特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园区里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工人们在葡萄架下忙着除草。“葡萄树已经萌芽,马上就要开始抹芽了。”合作社负责人王卫花在园里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2010年,王卫花回到家乡长安区魏寨街道老凹庄村,一心投入农业。第二年她牵头成立合作社,以“循环农业、绿色农业”为发展方向,围绕设施多品种鲜食葡萄这一主导产业,从此深耕于葡萄产业。十几年来,王卫花不断用新思维、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在葡萄种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合作社现有葡萄品种30多种。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个试验区,园区里的好几个品种均有独一无二的代码。
  如今,王卫花又以新的种植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园区里部分葡萄架下,盖着黑色塑料薄膜的小拱棚引人注目。掀开塑料薄膜,朵朵羊肚菌簇拥在菌垄间,长势喜人。
  葡萄架下还可以种羊肚菌?“去年,我们开始尝试探索‘葡萄+羊肚菌’立体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双收。目前看来,我们的羊肚菌收成还是不错的。”王卫花介绍,羊肚菌每年11月下种,采摘期可持续至来年4月,这段时间葡萄架下的土地是闲置的,套种一茬羊肚菌,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羊肚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和营养包还能继续为葡萄树所用,有效保障了土壤肥力,帮助葡萄生长,从而增加了整体收益。目前,合作社套种了4亩羊肚菌,预计亩产量达500公斤。
  羊肚菌种植从播种到采摘,带动了周围十余名村民参与到种植羊肚菌的产业中来,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双赢。“以前冬天葡萄园里基本没活干,收入也少。现在好了,冬季园里种羊肚菌,我给管护着,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还学了一门新技术。”村民王卫峰乐呵呵地说。
  在西安,像长安区果优特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立体种植实践还有很多。近两年,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菜——菌”“瓜——菌”轮作,以及“林——菌”“果——菌”套种的种植模式,助力群众增收。
  “我们充分利用西安现有的农业资源,全市70多万亩的果树、80万亩的林地,在冬季果树休眠期种植羊肚菌等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空间,又提高了产业收入。”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