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春剪新枝绘“丰”景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春日时节,白水县林皋镇北马村的果园里,一株株樱桃树吐露新芽。4月3日,清晨的阳光越过山头时,园子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咔嚓、咔嚓”的修剪声此起彼伏,十几名村民手持剪刀,正在为果树“梳妆打扮”。
  “春剪很重要!”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一边麻利地修剪枝条,一边向记者介绍:“现在正是果树萌芽管理的关键期,剪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秋季的收成。”她手上动作不停,额头上冒着汗珠,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这支由上百名队员组成的“果园铁军”,已经成为当地的一支“技术明星”。他们不仅打理着合作社500多亩新品种苹果园,还为周边县(区)甚至省外的果农提供技术服务。当天,林秋芳一大早就领着大伙下地,为一户果农的老樱桃树进行高接换优。
  果园里,队员王军芳拿着果树剪和包扎带,将新品种接穗精准地插入砧木切口,动作娴熟得如同“果树医生”在做精密手术。“这些樱桃树品种老化,通过嫁接新技术,明年就能结出新品种果子。”王军芳抚摸着刚嫁接好的枝条,眼里满是期待。
  在合作社的育苗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栽植新引进的脱毒组培苹果苗。“这批苗子就像‘果树疫苗’,能有效预防病害。”合作社技术员王英英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放入挖好的坑中,“这些采用组培技术培育的苗木,比传统苗木结果期能提前一年。”
  育苗基地不远处,农机服务队的自走式喷雾机正在新栽的果园里作业。所到之处,细密的水雾均匀地喷洒在果树上。农机手张建军笑着说:“这台机器一天能完成50亩的打药作业,顶得上20名劳力!”
  剪枝的时候,林秋芳的手机不时响起,都是周边果农预约技术服务的电话。“现在不光要种好自己的果园,还要带着大伙把技术送到更多果农地里。”她抹了把汗,指着远处正在扩建的冷库说,“等新冷库建好,咱们的苹果就能卖得更远、价钱更好!”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队员们收拾工具准备下工。林秋芳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蒲城县果农打来的预约电话。“下来又得忙了,咱鼓把劲,给人家把活儿干好。”她笑着说,这几年,合作社已带动周边6个村300多户果农,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新栽的树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嫁接好的枝条孕育着新的希望。林秋芳站在地头,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果园,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