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花馍寄情
  张艺

  清明节将至,风里带着湿润,吹过原野,唤醒了漫山遍野的嫩绿。在这万物复苏、慎终追远之际,家中的清明花馍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我记忆深处那扇温暖之门。
  小时候,每到清明节我就嚷着要回老家。那时,奶奶总会早早起床,拿出备好的面粉。她用温水将酵母化开,倒入面粉中,再一点点加水,用那双布满老茧却灵活有力的手开始和面。面粉在奶奶手中翻滚、融合,很快就变成光滑的面团,像白白胖胖的娃娃,在盆里等待蜕变。
  面团发酵的时候,全家准备花馍装饰材料。奶奶从橱柜里拿出五颜六色的食用色素,还有一些小模具。模具上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还有牡丹、小鸟、仙桃等图案。我和哥哥姐姐在一旁兴奋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做什么样的花馍。
  面团发酵好,制作正式开始。奶奶揪下一小团面团,轻轻搓揉,然后用擀面杖擀成薄片,再用模具压出漂亮的形状。除了用模具,奶奶还会用手捏出各种造型。她做的燕子,翅膀微微张开,尾巴像剪刀一样,仿佛马上就要飞向天空。她做的小兔子,耳朵长长的,三瓣嘴小巧可爱,让人忍不住想要摸一摸。她手法娴熟,案板上很快摆满栩栩如生的花朵、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我们小娃娃做出来的花馍总是奇形怪状,不是花瓣歪了,就是眼睛贴错了,惹得大人哈哈大笑。但我们不气馁,继续兴致勃勃地摆弄面团。
  花馍做好后,就该上锅蒸了。奶奶把花馍小心翼翼地放进蒸笼,盖上锅盖,然后生火。随着火势渐旺,厨房里弥漫着浓郁的麦香,馋得我和弟弟直咽口水。终于,花馍蒸熟了。奶奶掀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白白胖胖、色彩鲜艳的花馍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清明节当天,我们带上花馍去扫墓,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这些饱含深情的花馍。咬上一口,松软香甜,那味道不仅在舌尖上散开,更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如今,我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很少做饭。但是每到清明节,我总会想起奶奶做的花馍,想起一大家人做花馍的温馨时刻。花馍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我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承载着家的温暖,传承浓浓亲情。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