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宝鸡市金台区 “志愿红”走进百姓“心窝窝”
    退休老教师在中山东路街道瓦场街社区书画班指导学员学习绘画。(资料图)

    十里铺街道西建社区“亲子早教”系列公益课现场。(资料图)

    陈仓镇石油东山社区“心窝窝”集市为居民开展义诊等活动。(资料图)

    卧龙寺街道龙腾路社区组织积分兑换活动。(资料图)

  本报记者 韩小珍
  金台区是宝鸡主城区,总面积309平方公里,人口46.2万人,辖4镇7街道,共62个社区和68个村。近年来,金台区紧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陈仓镇石油东山社区、十里铺街道西建社区被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确定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石油东山社区“心窝窝集市”荣获全省首届“志愿三秦”项目大赛十个金奖之一,卧龙寺街道龙腾路社区《以志愿“换”服务激活社区治理新活力》案例荣获全省社会工作领域典型案例一等奖。
  “党建引领”凝聚志愿“新力量”
  调动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是一个大课题。金台区从抓实党建引领关键入手,印发《金台区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区级、镇街、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志愿服务工作“第一责任”,构建起党建引领、上下协同三级组织责任体系,将志愿服务纳入“四优”模范机关、“四型”社区建设、“四美”红旗村、“四好”企事业单位、“四强”两新党组织建设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发挥各级组织党员志愿者骨干力量,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有方向、有力量、可持续。通过“党建+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为广大志愿者服务百姓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提供了舞台和机会。
  “小区门口车辆随意停放影响大家出行。”“院子里的路灯时不时会出现闪灯的现象,希望能及时更换。”3月25日,在金台区十里铺街道西建社区,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社区网格员与群众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一场热闹的日常“议事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对于群众反映的身边事、烦心事,现场的网格员认真倾听记录,一一予以核实解决。
  西建社区是金台区探索建立社区工作新体系和开拓群众服务新模式的一块“试验田”,通过“一中心多驿站”的构建,实现“一点集中,多点辐射”的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金台区不断探索创新党员志愿服务模式,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成立志愿服务队658支,覆盖全区130个村(社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同时,积极吸纳流动党员参与,在各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流动党员志愿服务岗”,截至2月底,已有103名流动党员主动加入。通过完善架构、精准内容、创新形式,让志愿服务渗透城市角落、惠及广大群众,成为区域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抹“志愿红”浇灌“文明花”
  志愿服务,是一项充满爱心和奉献的事业。金台区坚持“一个中心”靠前服务。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汇聚多方合力,链接各方资源的作用,坚持从挖掘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培育志愿服务队伍,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拓宽志愿服务范围等方面下功夫,立足社区(村)实际,着眼群众急难愁盼和身边小事,聚焦“老小残困”需求,在群众急难愁盼等方面出实招,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为群众带来可感可触的新变化。
  理发、磨菜刀、配钥匙,件件小事,但是在群众生活中却不可或缺。在金台区陈仓镇石油东山社区,每月一次的“心窝窝”集市,不仅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还通过理论宣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心窝窝’集市涉及政策宣讲、健康义诊、法律咨询、义剪义修、文艺汇演、民意收集等10多项内容,参加服务的人员是我们辖区的志愿者,包括爱心商户、企业、党代表、人大代表,通过这项服务,真正把关爱和温暖送进了群众心坎上。”石油东山社区党支部书记焦虎兵说。
  石油东山社区用心培育出“心窝窝”集市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从群众生活“小事”入手,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便利。“我年纪大了,出门理发不方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专业的服务,真是太好了。感谢社区和志愿者们。”在前不久的一场志愿活动中,该社区居民马有奎老人高兴地说。
  近年来,金台区把党员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队伍的骨干力量,通过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双报到”公职人员率先示范,支持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组建志愿服务队,参与突发险情救援等工作。采取定向孵化,村(社区)将社区社会组织、文艺团体等组织,根据特长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将活跃在社区的骨干培育成志愿中坚力量。除此之外,利用项目吸引,社区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接地气、有特色的儿童青少年活动项目,本着“大人公益小人受益”的原则,以家长参与志愿服务为孩子获得权益,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确保服务领域更加宽广。
  “小积分”激活治理“大能量”
  志愿服务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事业。2022年10月,金台区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积极性,印发《金台区社区基层治理积分制试点方案》,在代家湾社区等3个社区开展为期一年志愿服务积分制项目试点。2023年,在试点成果上拓展,将积分制项目作为社区治理“一把手”工程,发挥镇(街道)社工站专业作用,指导全区62个社区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制项目管理办法,注重引导社区将志愿积分换物品,灵活为换服务、换权益、换资源,通过“换”让爱心得到传递,保证志愿可持续,服务可循环,社区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整洁亮丽的小区环境,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热情主动的群众,随处可见的党员志愿者身影……“小积分”的实施给卧龙寺街道龙腾路社区带来显著变化,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力。
  “在爱心帮扶工作中我们就运用了积分制度,凡是积极配合开展工作的党员群众,我们都登记在册,统一给大家奖励分值,大家参与的热情比以前高了很多。”龙腾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陈银良说。
  龙腾路社区聚焦“老少残困”,开设“四点半课堂”、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实行积分存折制,根据志愿时长、活动难易积分,年底依据积分情况评定星级志愿者,带动居民广泛参与热情,还通过引导将志愿者队伍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孵化培育成立了11支社区社会组织,每年动员志愿者活动1000余人次,“小陈说事”工作室吸纳43名志愿者帮助化解婚姻家庭、租赁、房屋渗漏等纠纷问题,将矛盾化解起始阶段,以“志愿”撬动居民“自治”。
  金台区坚持以居民需求、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从居民关切的小事入手,聚焦“老小困弱”、社会热点难点、治理难事要事,灵活方式开展服务群众项目,注重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社区治理、文明实践相结合,统筹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保证志愿者有专业水准,服务有流量热度,活动有价值意义,推进了志愿服务深入群众、走心走实。围绕“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金台区明确社工站镇(街)日常专业督导任务,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队伍规范化、活动常态化检查,推动志愿服务落地落实。
  目前,通过探索创新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金台区实现了社区治理需求、居民生活需要、社会组织发展的精准链接,强化了社区党建引领作用,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服务潜能,让文化活动有活力,“一老一小”服务有张力,矛盾纠纷化解有能力,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凝聚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