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31日
小小黑木耳 种出大“钱”景
李字武 本报记者 靳天龙
3月23日,走进柞水县凤凰镇清水村木耳基地的大棚里,只见一串串木耳菌包整齐地垂挂在线绳上。村民王义贤正在大棚里忙着挂木耳菌包,自家门口的木耳基地建成后,她便在这里打零工,补贴家用。
王义贤告诉记者:“木耳基地建在家门口,我到这里来打零工,既能挣一些零花钱,也能种地和照看老人。”
同样在大棚里忙碌挂木耳菌袋的还有村民全宝山,去年,他在附近的木耳基地里零散务工,一年下来收入1万多元。在尝到增收的甜头后,今年春季他主动承包木耳大棚,计划种植木耳5万袋。
全宝山说:“我去年在这打零工,看到效益还可以,今年就承包了5座大棚,从去年的情况看,今年挣两三万元没问题。”
清水村共有木耳大棚108座,占地120亩,可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00余人,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自主承包大棚20人,实现人均季增收3万元。通过在大棚务工、承包大棚等多元就业形式,村民们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在家门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乡亲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清水村副主任汪学明向记者介绍,清水村今年调运菌包100万袋,近期正在进行挂袋,现在已经挂了25万袋左右。
近年来,柞水县将木耳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累计建成木耳大棚2917座,发展种植生产基地91个,发展木耳产业兴旺示范村 20 个、专业村65个。目前,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地群众紧抓春季黄金生产期,全力推进春季木耳产业发展,今年春季木耳产量有望达4000吨,实现产量和产值的双丰收,助力乡村振兴。
3月23日,走进柞水县凤凰镇清水村木耳基地的大棚里,只见一串串木耳菌包整齐地垂挂在线绳上。村民王义贤正在大棚里忙着挂木耳菌包,自家门口的木耳基地建成后,她便在这里打零工,补贴家用。
王义贤告诉记者:“木耳基地建在家门口,我到这里来打零工,既能挣一些零花钱,也能种地和照看老人。”
同样在大棚里忙碌挂木耳菌袋的还有村民全宝山,去年,他在附近的木耳基地里零散务工,一年下来收入1万多元。在尝到增收的甜头后,今年春季他主动承包木耳大棚,计划种植木耳5万袋。
全宝山说:“我去年在这打零工,看到效益还可以,今年就承包了5座大棚,从去年的情况看,今年挣两三万元没问题。”
清水村共有木耳大棚108座,占地120亩,可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00余人,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自主承包大棚20人,实现人均季增收3万元。通过在大棚务工、承包大棚等多元就业形式,村民们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在家门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乡亲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清水村副主任汪学明向记者介绍,清水村今年调运菌包100万袋,近期正在进行挂袋,现在已经挂了25万袋左右。
近年来,柞水县将木耳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累计建成木耳大棚2917座,发展种植生产基地91个,发展木耳产业兴旺示范村 20 个、专业村65个。目前,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地群众紧抓春季黄金生产期,全力推进春季木耳产业发展,今年春季木耳产量有望达4000吨,实现产量和产值的双丰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