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8日
这里的板蓝根丰收了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曹丹妮
“你看,我们这板蓝根大不大,美不美。”3月17日,在岐山县蒲村镇蒲村村,村民孙乖云正展示着她刚刚采摘的成果。板蓝根,这味家喻户晓的中药材,在蒲村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沿着342国道驶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村庄干净整洁的几排屋舍。旁边的大片田地里,旋耕机来回穿梭作业,农户们三五成群,将杂草一一清除,从地上将板蓝根筛选出来,堆成一堆。
最近,65岁的孙乖云每天早上都会和几个邻居,一起到板蓝根地里干活。“这段时间自家地里的活少,听说这片板蓝根要采摘,我们就一起来了,一天能挣80元呢。”看着手中绿油油的板蓝根,孙乖云高兴地说。
“入春以来,我们的板蓝根长势特别喜人,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村委会副主任邢卫军告诉记者,这片板蓝根是村上的集体产业,每亩地的收益3000元。对于务工村民来说,既能在农闲时打发时间,也能在家门口赚点“外快”,可谓一举两得。
不一会儿,远处田地上的板蓝根已经采摘完毕,村民张新峰把三轮车开到地中间,大伙儿齐心协力将板蓝根装进三轮车。接着,张新峰跳上车斗,拿起一把铁耙,将板蓝根摆放整齐。随着步骤不断重复,大家的配合也愈发默契。
经过几个小时的采摘,眼前的这片田地已经褪去了原来的绿色“新衣”。张新峰说:“等一会儿,三轮车会将这些板蓝根拉去仓库晾干、切去叶子,再筛选出质量较高的,最后卖给药厂。”
这几年,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蒲村村的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1600多亩,其中村集体经济种植700多亩。另外,村里还配套建设了烤药房、仓库等设施。
“我们的丹参和板蓝根与天津天士力集团合作,公司负责提供药材苗,收获以后他们统一收购。去年,仅中药材一项,村集体经济就实现增收50多万元。”蒲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宝恩说。
到了晌午,孙乖云和几个老人结着伴,从田埂上往出走。看到田里还在干活的村民,她笑着说:“赶紧回家吃饭,下午按时来。”
“你看,我们这板蓝根大不大,美不美。”3月17日,在岐山县蒲村镇蒲村村,村民孙乖云正展示着她刚刚采摘的成果。板蓝根,这味家喻户晓的中药材,在蒲村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沿着342国道驶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村庄干净整洁的几排屋舍。旁边的大片田地里,旋耕机来回穿梭作业,农户们三五成群,将杂草一一清除,从地上将板蓝根筛选出来,堆成一堆。
最近,65岁的孙乖云每天早上都会和几个邻居,一起到板蓝根地里干活。“这段时间自家地里的活少,听说这片板蓝根要采摘,我们就一起来了,一天能挣80元呢。”看着手中绿油油的板蓝根,孙乖云高兴地说。
“入春以来,我们的板蓝根长势特别喜人,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村委会副主任邢卫军告诉记者,这片板蓝根是村上的集体产业,每亩地的收益3000元。对于务工村民来说,既能在农闲时打发时间,也能在家门口赚点“外快”,可谓一举两得。
不一会儿,远处田地上的板蓝根已经采摘完毕,村民张新峰把三轮车开到地中间,大伙儿齐心协力将板蓝根装进三轮车。接着,张新峰跳上车斗,拿起一把铁耙,将板蓝根摆放整齐。随着步骤不断重复,大家的配合也愈发默契。
经过几个小时的采摘,眼前的这片田地已经褪去了原来的绿色“新衣”。张新峰说:“等一会儿,三轮车会将这些板蓝根拉去仓库晾干、切去叶子,再筛选出质量较高的,最后卖给药厂。”
这几年,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蒲村村的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1600多亩,其中村集体经济种植700多亩。另外,村里还配套建设了烤药房、仓库等设施。
“我们的丹参和板蓝根与天津天士力集团合作,公司负责提供药材苗,收获以后他们统一收购。去年,仅中药材一项,村集体经济就实现增收50多万元。”蒲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宝恩说。
到了晌午,孙乖云和几个老人结着伴,从田埂上往出走。看到田里还在干活的村民,她笑着说:“赶紧回家吃饭,下午按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