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杨凌示范区 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本报讯(王平)近日,笔者从杨凌获悉:杨凌将锚定“三区三高地”和“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奋斗目标,深化区校融合发展,聚力提升农业科技策源力、示范推广辐射力、对外开放影响力、融合发展协同力,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同时,杨凌示范区释放出奋力开创履行国家使命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强劲信号。
  据了解,今年杨凌示范区主要预期目标是:研发经费投入增长6%,新增各类科技研发及转化平台8个,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635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件,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稳定在1.2亿亩、效益达300亿元。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5%,约束性减排降污指标全面完成。
  此外,杨凌示范区还将加快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策源力。着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在杨凌布局各类科创平台,新增省级以上8个平台,创新创业团队100家以上。加快旱区种业硅谷建设,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立总额为10亿元的“现代旱区种业(杨凌)发展基金”。加快国家品种测试评价分中心建设,推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落地挂牌。组织实施省级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创新项目10个以上。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项,力争国家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强化技术集成产业带动,大力提升示范推广辐射力。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8个产业创新中心作用,加快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谋划建设“中国杨凌农创汇”,打造面向全国的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深化科技协同示范推广。制定《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三年行动方案》,组建“企业+团队+基地”联合体10个以上,面向旱区新建成果转化或示范推广基地50个以上。加快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杨凌)培训基地建设,开展骨干科技特派员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4.6万人次。大力推进区市协同推广,组建“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驿站”,打造集成果集聚、推广展示、需求对接、价值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牵头开展省级农业产业技术组装集成应用,协同打造一批“吨半田”“一季吨粮”“万元果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6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瞪羚企业达18家以上。
  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标杆。杨凌示范区高质量推进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新建1000亩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创建省级示范村5个以上。发挥上合农业基地作用,大力提升对外开放影响力。持续开展农业技术国际培训,培训9000人次以上,进一步加强境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升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效益。
  不断做大做强对外贸易。杨凌示范区创建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农业标准合作示范区,申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制度创新典型案例5个以上。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提升融合发展协同力。积极推动西安杨凌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大西安都市圈,与鄠邑区、周至县共建城郊型精细农业示范片区,加快杨凌武功周至组团发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