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2日
太白县 “议事协商”助推基层治理
本报讯(通讯员 高乙博 记者 韩小珍)3月9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太白县以“党建引领+制度创新”为抓手,通过构建“1+5+X”村级议事协商体系,将民主协商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全链条,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创新,构建“四梁八柱”治理体系。太白县出台《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南》,建立“1+5+X”议事协商机制。“1”即村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由村委会主任兼任议事会主任;“5”涵盖村两委、监委会、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五方固定主体;“X”则根据议题吸纳利益相关方参与,形成“大事共议、难题共解”的治理格局。设置“法定事项必议、重大事项深议、一般事项快议、负面事项禁议”四张清单,规范3类28项协商内容,配套制定《议事协商基本规则》《人才库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确保协商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实践探索,民主协商破解发展难题。太白县太白河镇将议事协商机制与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太白河镇东青村通过“四步议事法”(提议收集—两委审议—村民公议—决议实施),成功盘活集体林地资源,引进林麝养殖企业,带动120户群众参与林下经济,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34万元,较三年前增长迅猛。兴隆村运用“线上+线下”协商模式,就冷水鱼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协商会,吸纳专家意见建议,推动鲟鱼苗孵化技术取得突破,实现年产值490万元,村集体收入增长10%。
成效转化,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建立“协商成果转化机制”,将议事协商与村级决策深度衔接。对法定事项实行“协商前置”,未经协商不得提交村民大会表决;对重大事项推行“协商+项目”模式,通过协商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对民生事项创新“协商+监督”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踪问效。同时,将协商成效与村干部考核挂钩,制定集体经济收益与补贴挂钩办法,连续兑现奖励资金三年,最高个人奖励6000元,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热情。
目前,太白县已培育“小马扎坐下说”“元坝议事会”等多个特色协商品牌,化解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矛盾纠纷50余起。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太白样本”。
制度创新,构建“四梁八柱”治理体系。太白县出台《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南》,建立“1+5+X”议事协商机制。“1”即村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由村委会主任兼任议事会主任;“5”涵盖村两委、监委会、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五方固定主体;“X”则根据议题吸纳利益相关方参与,形成“大事共议、难题共解”的治理格局。设置“法定事项必议、重大事项深议、一般事项快议、负面事项禁议”四张清单,规范3类28项协商内容,配套制定《议事协商基本规则》《人才库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确保协商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实践探索,民主协商破解发展难题。太白县太白河镇将议事协商机制与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太白河镇东青村通过“四步议事法”(提议收集—两委审议—村民公议—决议实施),成功盘活集体林地资源,引进林麝养殖企业,带动120户群众参与林下经济,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34万元,较三年前增长迅猛。兴隆村运用“线上+线下”协商模式,就冷水鱼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协商会,吸纳专家意见建议,推动鲟鱼苗孵化技术取得突破,实现年产值490万元,村集体收入增长10%。
成效转化,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建立“协商成果转化机制”,将议事协商与村级决策深度衔接。对法定事项实行“协商前置”,未经协商不得提交村民大会表决;对重大事项推行“协商+项目”模式,通过协商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对民生事项创新“协商+监督”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踪问效。同时,将协商成效与村干部考核挂钩,制定集体经济收益与补贴挂钩办法,连续兑现奖励资金三年,最高个人奖励6000元,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热情。
目前,太白县已培育“小马扎坐下说”“元坝议事会”等多个特色协商品牌,化解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矛盾纠纷50余起。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太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