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技“育”出春景图
  本报记者 曹丹妮
  2月26日,在定边县一公司的智能育苗大棚内,辣椒苗已悄然“探出头”来,装基质、压盘、撒种、覆盘……工人穿梭其间,娴熟地进行着各项作业。
  作为榆林传统的农业大县,定边县曾饱受育苗难的困扰——分散育苗成本较高、品种杂、抗逆性差,外地购苗每株成本超0.5元,病害风险更是让农户如履薄冰。“过去种菜,育苗的过程就像是在‘押宝’。育苗的成活率特别低。要是遇到‘倒春寒’,那就白忙活一场。”白泥井镇的农户李荣孝回忆说。
  近年来,定边县将蔬菜育苗列为“3+X”特色产业攻坚项目,越来越多饱含“科技”的育苗机构应运而生,让困扰农户许久的“育苗难题”轻松化解。李荣孝说:“沾了科技的光,我们再也不用头疼种苗的问题了。”
  记者跟随工人的脚步,走进大棚另一侧的数字化育苗车间。全自动播种线匀速运转,基质填充、精准点种、覆土喷淋等数道工序一气呵成。同时,每盘种苗下方都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上面完整记录着催芽温度、施肥配比等多项生长参数。
  相较于传统的育苗模式,现在的智能育苗机构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达到节本增效,还可以将基质配比、温湿度调控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数字化记录,追溯种子来源、生长环境等。与此同时,通过智能温室配备环境监测、水肥一体、补光增温等系统,可实现物联网平台“一键调控”。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全天候育苗”能力保障了种苗稳定供应。
  “一批苗”关乎着“一季菜”。为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定边县打造了“合作社+基地+订单+技术服务”全链条服务体系。该模式以2个工厂化育苗中心为枢纽,联动10个标准化育苗点,构建起覆盖品种选育、智能育苗、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的产业闭环。农户只需提供种植计划,即可获得从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到移栽指导的全链条服务。
  在物联网追溯系统的加持下,现在的定边县种苗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2024年定边县培育优质种苗3亿株,纯收益3000万元。放眼田野和大棚,新的丰收正在生根发芽。
  “目前我县育苗量达3000万株,今年育苗量计划突破3.5亿株。”定边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如霞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全面推进机械化点播、精准化管理、智能化管控等现代化育苗体系建设,推动全县蔬菜育苗产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