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高阳家的致富路
    蔬菜大棚里,高阳正在给西红柿打尖。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张恒 文/图
  1月15日,走进泾阳县中张镇金星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田地里,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以前,两个儿子上学,仅靠几亩薄田和农闲时外出打工。现在,一大家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是村里羡慕的大家庭。”提及脱贫户高阳家的变化,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张宁波感慨道,从无息贷款建大棚到把大棚变成“聚宝盆”,十几年来,高阳凭着勤劳好学,把自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到高阳家,房子很是宽敞,妻子正准备到大棚帮忙。原来,高阳每天一早就到大棚里干活。记者跟着高阳妻子走进大棚,刚一掀开棉布帘子,便有一股暖流袭来。棚里,一个个西红柿掩映在藤蔓间,高阳正在给西红柿打尖。
  “我家两个儿子,靠种地务工,生活比较困难,老二上大学时,村上除了给我们教育上帮扶外,还带动我们建大棚,找专家传授种植技术。”高阳告诉记者,村干部常常到家里走访,有啥困难都帮忙解决。
  从2000年建大棚开始,高阳家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他种植的水果西红柿当年就有几万元的纯收入,让他和妻子对未来一下子有了奔头。他们虚心求教,也辛勤耕耘,大棚西红柿稳稳地托起他家增收梦,不仅让他们还了欠债,盖了房子,还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成了家。
  “你们要是晚些天过来,就能吃上我种的西红柿,味道绝对好。干这活,耗时间但不累人,我今年56岁,觉得自己至少还能再干20多年。”温暖的大棚里,高阳娴熟地干着活。
  高阳告诉记者,他的两座大棚共有5亩地,效益最好时收入达9万元,最少也在5万元左右。现在,高阳家不仅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变,而且家庭和睦,儿子和媳妇们都很孝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几年,我们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另外,村上的光伏产业,也使每户增收3000元到5000元,还助力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张宁波说,下一步,村上将准备建一个鲜食玉米三产融合的示范园,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