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12日
租房退房后不退押金怎么办?
租房合同到期,租客退租后要求退还押金,房东以物品受损要求赔偿,双方权益应如何维护?近日,西安市新城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因“退租”而引发的案件。
【案情回顾】
2022年,王某与张某签订《仓库租赁合同》约定:张某租赁王某的库房,期限自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年租金6万元,押金1万元。合同签订后,张某支付了一年房租和押金,王某将库房交付张某使用。合同到期后,张某搬离,但王某以仓库摄像头被拆为由拒退押金。张某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王某返还押金。王某辩称,房屋到期后张某未与其联系即搬走,屋内门窗、地面多处损坏,故不应退还押金,并提出反诉,要求张某支付门窗及地面维修费用。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王某签订的案涉租赁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应属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自义务。关于张某主张王某返还押金的诉讼请求,因双方之间的租赁合同关系已实际解除,王某应当依约将押金予以返还。关于支付地面维修费,从王某提交的现场照片来看,案涉仓库的地面及墙面的确存在一定的损坏情况,张某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责任,但是以上损坏中属于正常使用损耗的部分不应由张某承担。综合各方因素,基于公平原则,酌定由张某向王某支付地面维修费2000元,对超出部分不予支持。最终,法院判决王某向张某返还剩余押金,驳回双方其他请求。
【法官说法】
租赁双方达成房屋租赁交易,出租人往往会收取一定金额的押金,对于押金的作用和处理,如租赁合同有约定,则应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如合同没有明确,押金一般是为房屋及屋内财产设定的担保,待合同到期房屋设施无毁损,押金应予退还;如承租人未妥善管理房屋及屋内财产而造成财产损失,可从押金中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在租赁期限内,出租人负有租赁物的维修义务,对于承租人占有租赁物的,亦负有妥善保管租赁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赁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房屋在使用期间,难免有所损耗,比如地面磨损、家具或电器老化等。合理使用租赁物是承租人应有的权利,租赁物因被使用而产生损耗是必然现象,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10条规定了正常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损耗责任豁免,即承租人对正常损耗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官提醒:房屋租赁合同作为一种持续性履行合同,维持其长期交易的稳定性不仅需要双方恪守契约精神,更需要互相之间的理解和协作,尤其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更应采取理性沟通的方式,妥善化解纠纷,以期充分保障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
(记者 崔福红 整理)
【案情回顾】
2022年,王某与张某签订《仓库租赁合同》约定:张某租赁王某的库房,期限自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年租金6万元,押金1万元。合同签订后,张某支付了一年房租和押金,王某将库房交付张某使用。合同到期后,张某搬离,但王某以仓库摄像头被拆为由拒退押金。张某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王某返还押金。王某辩称,房屋到期后张某未与其联系即搬走,屋内门窗、地面多处损坏,故不应退还押金,并提出反诉,要求张某支付门窗及地面维修费用。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王某签订的案涉租赁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应属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自义务。关于张某主张王某返还押金的诉讼请求,因双方之间的租赁合同关系已实际解除,王某应当依约将押金予以返还。关于支付地面维修费,从王某提交的现场照片来看,案涉仓库的地面及墙面的确存在一定的损坏情况,张某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责任,但是以上损坏中属于正常使用损耗的部分不应由张某承担。综合各方因素,基于公平原则,酌定由张某向王某支付地面维修费2000元,对超出部分不予支持。最终,法院判决王某向张某返还剩余押金,驳回双方其他请求。
【法官说法】
租赁双方达成房屋租赁交易,出租人往往会收取一定金额的押金,对于押金的作用和处理,如租赁合同有约定,则应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如合同没有明确,押金一般是为房屋及屋内财产设定的担保,待合同到期房屋设施无毁损,押金应予退还;如承租人未妥善管理房屋及屋内财产而造成财产损失,可从押金中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在租赁期限内,出租人负有租赁物的维修义务,对于承租人占有租赁物的,亦负有妥善保管租赁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赁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房屋在使用期间,难免有所损耗,比如地面磨损、家具或电器老化等。合理使用租赁物是承租人应有的权利,租赁物因被使用而产生损耗是必然现象,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10条规定了正常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损耗责任豁免,即承租人对正常损耗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官提醒:房屋租赁合同作为一种持续性履行合同,维持其长期交易的稳定性不仅需要双方恪守契约精神,更需要互相之间的理解和协作,尤其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更应采取理性沟通的方式,妥善化解纠纷,以期充分保障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
(记者 崔福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