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17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工作安排
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省级重点项目建立分层级分领域包联机制、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
◆开工国能神华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千万吨炼化等项目,加快西安高新集成电路、比亚迪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4500亿元以上
◆开工洋县至西乡和镇巴至陕川界等高速项目
◆力争西延高铁、麟法等3条高速、西安地铁15号线年内建成投运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加强产业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力争全年原煤产量8亿吨,天然气产量370亿方
◆建成榆能西南70万千瓦热电项目,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
◆能源工业增长6.5%以上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新增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加快推进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争创西安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加快创新要素融合 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全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新建20家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靶向攻关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000家
◆建立“入库+潜力+领军”企业培育机制
◆技术合同成交额5000亿元以上
◆建设20个引智示范基地
◆加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做好榆林市、西咸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网”
◆深入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
◆构建“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的中欧班列经济圈
◆持续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
◆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积极布局海外仓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全省政策
◆持续开展“陕耀全球”拓市场抓订单活动
◆着力促进外贸扩量提质,进出口总值增长5%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 构建优势互补空间格局
◆培育新增2个工业产值过百亿的园区,县域工业产值增长6%
◆分类推进10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
◆净增耕地20万亩
◆优先在25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布局高标准农田项目
◆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500个
◆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稳定在95%以上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完成340万亩营造林任务
◆全省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每立方米
◆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治理
◆扎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建设“零碳”园区,扩大绿电交易规模
◆实施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用能预算管理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完成碑林博物馆扩建工程
◆持续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
◆做好石峁申遗和秦东陵、芦山峁考古挖掘等重点工程
◆实施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支持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
◆全面启动第三轮地方志修编工作
◆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擦亮中国——中亚联合考古等国际合作品牌
◆提升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文博场所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推进陕西文学馆、美术馆等重点文化标识工程建设
◆办好阅读文化节、“四季村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办好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世界男排联赛等国际赛事
聚力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三秦百姓福祉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扩大综合高中试点范围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实现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城乡全覆盖
◆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
◆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
◆推动“交房即交证”常态化运行
◆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加快隐性债务置换
◆开展国省道安全提升改造
◆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省级重点项目建立分层级分领域包联机制、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
◆开工国能神华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千万吨炼化等项目,加快西安高新集成电路、比亚迪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4500亿元以上
◆开工洋县至西乡和镇巴至陕川界等高速项目
◆力争西延高铁、麟法等3条高速、西安地铁15号线年内建成投运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加强产业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力争全年原煤产量8亿吨,天然气产量370亿方
◆建成榆能西南70万千瓦热电项目,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
◆能源工业增长6.5%以上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新增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加快推进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争创西安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加快创新要素融合 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全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新建20家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靶向攻关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000家
◆建立“入库+潜力+领军”企业培育机制
◆技术合同成交额5000亿元以上
◆建设20个引智示范基地
◆加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做好榆林市、西咸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网”
◆深入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
◆构建“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的中欧班列经济圈
◆持续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
◆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积极布局海外仓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全省政策
◆持续开展“陕耀全球”拓市场抓订单活动
◆着力促进外贸扩量提质,进出口总值增长5%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 构建优势互补空间格局
◆培育新增2个工业产值过百亿的园区,县域工业产值增长6%
◆分类推进10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
◆净增耕地20万亩
◆优先在25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布局高标准农田项目
◆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500个
◆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稳定在95%以上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完成340万亩营造林任务
◆全省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每立方米
◆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治理
◆扎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建设“零碳”园区,扩大绿电交易规模
◆实施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用能预算管理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完成碑林博物馆扩建工程
◆持续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
◆做好石峁申遗和秦东陵、芦山峁考古挖掘等重点工程
◆实施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支持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
◆全面启动第三轮地方志修编工作
◆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擦亮中国——中亚联合考古等国际合作品牌
◆提升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文博场所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推进陕西文学馆、美术馆等重点文化标识工程建设
◆办好阅读文化节、“四季村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办好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世界男排联赛等国际赛事
聚力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三秦百姓福祉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扩大综合高中试点范围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实现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城乡全覆盖
◆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
◆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
◆推动“交房即交证”常态化运行
◆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加快隐性债务置换
◆开展国省道安全提升改造
◆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