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农技学堂
番茄病毒病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包括黄化曲叶病毒病、条斑病毒病、斑萎病毒病等。番茄病毒病种子也能带毒,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播,传播媒介即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灰飞虱、白粉虱、烟粉虱等,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一旦感染病毒病,控制起来很困难,应该提前预防,做好预防措施。
  番茄花叶病毒病
  花叶明显凹凸不平,新叶片变小、细长、畸形、扭曲,叶脉变紫,植株矮化,花芽分化能力减退,大量落花落蕾,果小质劣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很大,病株比健株减产10%~30%。
  番茄条斑病毒病
  番茄是否感染条斑病毒病可从茎、叶、果实等部位分辨,其感染后的症状表现为茎蔓出现黑褐色斑块,变色部分局限于表皮组织,不深入茎内。叶片呈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果实表面出现黑褐色长条形斑块、稍凹陷。
  黄化曲叶病毒病
  感染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背面叶脉常显紫色。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红不透),降低果实商品价值。
  发生规律
  番茄病毒病的病菌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土壤中的病残体、越冬寄主残体可成为初侵染源。田间农事活动如定植、整枝、打杈、绑蔓等通过接触磨擦将病株毒源传给健株。蚜虫的危害和迁飞也是重要传毒途径。高温、高湿利于发病,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表现花叶和蕨叶症状。偏施氮肥、或排水不良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性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番茄病株,将其带离种植区域进行销毁;多雨天气,排出田间积水,降低湿度。
  种子消毒处理 把种子置于恒温箱内,在72摄氏度条件下处理72小时,可杀死种子所带病毒;用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用清水冲净后催芽播种。
  化学防治 抓住发病初期防治,选用1.5%植病灵水剂800~10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150~25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每7天喷雾1次,连喷3~4次。田间若发现有传毒媒介蚜虫,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消灭。 (赵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