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真”字当头谱新篇 “实”字落地见成效
——安康审计中心扎实推进“五真”工程实施
  本报记者 赖雅芬
  2024年,省联社安康审计中心及全市农商行围绕省联社“11353”工作总要求,聚焦夯基固本、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强五真 防五假”工程,将“五真”要求融入信贷业务各环节,持续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助推信贷业务数量质量双提升。
  “四个到位” 强力推进抓落实
  思想重视到位。“五真”工程实施以来,安康审计中心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推进会议,明确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指导各行社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推进措施,由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带头下沉营业网点进行“五真”要点解读,确保“五真”要求全员知晓、扎实推进。
  学习培训到位。安康审计中心坚持客户经理按月培训,组织深入学习“五真”要求、审查要点等;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方式强化制度学习,结合贷款违规违纪实例进行剖析,加深信贷人员对“五真”要点的理解和掌握,持续提升专业能力,确保“五真”要点入脑入心。
  宣传动员到位。安康审计中心多次深入基层开展“五真”工作督导,总结梳理业务审批,检查贷款存在的问题,对照“三个办法”、《授信业务审查工作手册》等要求,开展多频次、多层级交流研讨;印制信贷业务要点“口袋书”,梳理典型案例,在信贷办公场所悬挂“五真”宣传牌等,多维度、全方位厚植信贷合规文化,为“五真”工程实施营造积极良好的氛围。
  责任落实到位。安康审计中心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工作要点,做到“三个负责”,即调查人员对客户经济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审查人员对授信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及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准确性负责,贷后管理人员对贷后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负责,不留责任盲区。
  “四个狠抓” 深入开展保落实
  狠抓规章制度建设。安康审计中心聚焦信贷业务管理,优化完善内控制度,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银(社)团贷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集团(关联)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证贷款管理的通知》等制度要求,持续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信贷业务“有章可循”。
  狠抓督导检查工作。安康审计中心成立“五真”工程督导组,强化跟踪问效,及时掌握辖内“五真”工程、风险监测、集中审批及“三个办法”落实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信贷领域问题频发的,及时进行通报提醒、约谈督导,确保信贷制度执行不打折扣。
  狠抓信贷违规检查。安康审计中心将“五真”工程与信贷领域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大额贷款专项检查、案件风险排查、故意隐瞒客户真实情况或在系统中录入虚假信息行为专项治理同安排、同部署,采取查纠结合、查改并举的信贷管理模式,有效防范新增信贷业务风险。同时,建立业务、稽核、纪检等部门联合查纠机制,成立信贷业务检查专班,定期开展信贷业务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五假”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领导、责任人员、整改时限,实行动态销号管理,并加大违规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让“五假”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狠抓授信集中审批。安康审计中心将“五真”工作要求与授信业务审查要点有机结合,总结建立“十审十看”工作法,制定印发《关于做实贷款“三查”工作有关要求》,明确独立审批人“十审十看”工作要求。定期开展业务一线与审批中心座谈会,强化沟通交流,提升审批效率,统一审批标准,严格按照审查要点依规审批,对基层网点提交的信贷资料不合规、要素不完整、信息录入不实业务,坚决退回客户经理整改补充完善,对存疑的授信业务采用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核实,确保从源头遏制违规行为发生。
  “四个强化” 走深走实见长效
  强化信贷投向管理,助推发展向实向好。安康审计中心严格落实省联社信贷投向管理,以“五真”要求作为推动信贷投向支农支小、“做小做散”,严防脱实向虚、“贪大求洋”的重要保障,提升贷前调查的真实性,提高贷中审批的专业性,增强贷后监测的有效性,切实防范超额授信、“垒大户”、虚假用途等各类风险,建立健康良好的信贷合规文化,持续提升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质效。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市农商行普惠涉农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35.3%和159.1%,完成比例排名全省前列。同时,客户经理营销理念也实现了由“坐商”到“行商”、由“客户找我”到“我找客户”的转变,通过积极主动挖掘业务增长点,有效助推实体贷款稳步投放。
  强化评级授信管理,夯实业务发展根基。安康审计中心以“五真”要求加强建档评级过程管控,结合贷款客户分层营销管理,在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评级授信中,做到“与客户真了解”“与资产真见面”,对客户道德品质、信用状况、不良嗜好、收入来源、民间借贷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及建档。同时,结合内外部数据交叉验证,实现客户“精准画像”,建档工作做到“真建档、建真档”,为实体贷款投放夯实数据基础,有效杜绝“假主体”“假资料”问题发生。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市农商行农户授信率49.13%,个体工商户授信率78.39%,分别高于全省15.57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服务“三农”、支持小微基础更加坚实。
  强化信贷流程管理,增强支农支小能力。安康审计中心切实把“五真”要求融入信贷管理全流程,结合客户类型、行业、产品以及区域特点,不断加强对客户主体资格、资料真实性及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方面的调查核实,梳理易产生风险要点及避险措施,明确统一调查标准、审查要点、细化管理要求,让调查人明白怎么查、审查人员清楚怎么审、贷后管理人员知晓怎么管。审计中心围绕安康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旅游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结合产业发展特点,提升贷前审查专业能力;结合《授信业务审查工作手册》要求,明确细化特色产业贷款审查要点,严格核对基础资料、经济档案、借款用途、担保条件等内容,依托大数据平台,加强与富硒办、茶叶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及上下游客户信息交叉验证,保障授信数据来源可靠,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支持产业链发展。
  强化信贷风险防控,提升资产质量水平。安康全市农商行坚持把“提质”摆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一手抓贷前把好信贷“入口关”,以“五真”为抓手,做好贷款“三查”,紧盯客户信息维护、额度管理、担保管理、受托支付等关键环节,推动信贷业务办理流程化、规范化,提升重点环节风险防控水平,切实防范信贷风险。一手抓贷后确保贷款按期收回,持续跟踪客户风险状况,重点检查客户经营和收入情况,贷款资金使用情况,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比对等,对风险客户“一户一策”制定化解方案,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识别、早处置。同时,将“五真”工程与不良贷款问责有机结合,对落实“五真”要求的实行尽职免责,对存在“五假”问题的严肃追责,坚决遏制违反“五真”行为的发生,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安康审计中心将持续推进信贷领域“强五真 防五假”工程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不断深化信贷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提高全市农商行高质量发展水平,努力为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