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村企联建”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通讯员 张辉
  2024年12月26日,汉阴县城关镇赵家河村千亩蜂糖李产业园一派忙碌景象,松土、压枝、施肥、修枝……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好了,有了企业带动,我们每天都能到产业园务工,还能学到专业的蜂糖李种植管护技术。我相信村上的蜂糖李产业一定能发展得更好。”村民陈志兵一边修剪果树一边说。
  2017年,赵家河村依托当地富硒土壤资源和独特地理环境优势,发展了千亩蜂糖李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入园务工,持续带动全村村民家门口就业并实现增收。同时,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左右的净收入。对于村民而言,蜂糖李产业园就是“致富园”。
  然而,随着树龄的增长和品种老化,2024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半,把树砍掉,村民们舍不得,继续按照过去的模式运营,收益提不上去。如何破解产业发展困局?镇人大走访群众调研,“蜂糖李产业园是村民们就近务工的支柱产业,产业园一定要保住。”这是群众的心声。
  2024年8月,经过镇人大发布招商引资信息,来自广东的一家企业到赵家河村现地考察,签订了“村企联建”蜂糖李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由该企业对蜂糖李产业园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引入贵州蜂糖李优良品种,每年向村集体支付固定分红金额28.8万元,固定分红每三年递增6%,产业园用工优先使用赵家河村民,每年不少于5000人次。
  “村上蜂糖李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优化产业结构。现在,通过广东企业对蜂糖李产业园进行升级,带来了蜂糖李产业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保证了产业发展的持续化,村民们都很赞成。”赵家河村驻村第一书记祝威说。
  “我们在贵州发展蜂糖李产业已经十几年了,一直坚持‘不要数量要质量’的理念,企业有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运营效益很好。经过充分论证,赵家河村这片果园的土壤环境很适合蜂糖李产业发展,加上汉阴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我们很有信心把品牌做大做强。”产业园管理运营工作负责人陈义伟介绍,今年冬天,先把园区配套设施升级,再把蜂糖李管护实用技术教给入园务工的村民,先期做足“品控”文章,两年内,赵家河村蜂糖李的果品质量一定是受市场欢迎的。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