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7日
渭南:奏响中亚农业交流新乐章
学员们在渭南葡萄产业园实地观摩学习。
11月9日,25名吉尔吉斯斯坦学员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上课。
两位中亚职业农民在交流。
结业学员与授课老师合影留念。
任振东 张倍宁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沿线,有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渭南。如今,这里正成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交流合作的新舞台,吸引着众多“洋学生”跨越千山万水前来“学种地”。
12月23日,渭南再次送别了一批特殊的朋友——25位哈萨克斯坦学员学成归国。这不仅标志着2024年度第四批在渭南举办的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圆满结束,更意味着一段段深厚的友谊与合作的新征程。至此,已有100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中亚职业农民在渭南“师满出徒”。他们满载着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珍贵的学习经验,踏上归程,成为传播农业交流友谊的使者。
回首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开了区域农业合作的繁花盛景。六国元首齐聚一堂,共同商议智慧农业与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渭南,这座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古老城市,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行动力,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
要想在区域农业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结合中亚国家的发展需求与自身的独特优势。于是,渭南先后与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丹加拉区、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阿拉梅金区、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市、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库什拉巴德区建立起了友好交流关系。这一系列的友好往来,如同搭建起了一座座坚实的桥梁,为农业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渭南依托自身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果断启动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举办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这一举措,既是对峰会成果的积极响应,更是“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精神的生动实践,标志着区域农业合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渭南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让中亚五国的“洋学生”不远万里前来“拜师学艺”呢?
1 教学相长:知识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在渭南,为中亚学员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丰富而实用。课堂与田野之间成为了知识与实践完美融合的舞台。专家教授们用生动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向来自中亚五国的学员们展示中国现代农业的独特魅力,同时详细介绍渭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从智能灌溉系统的高效节水,到无人机植保的精准施药;从精准农业的精细化管理,到农产品品牌打造的策略与方法,每一项技术与理念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学员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现代农业的无限热情与向往。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员阿米尔激动地说:“在我们国家,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依赖传统方式,效率低。来到渭南后,我目睹了智能灌溉和无人机植保这些先进技术的神奇之处,真让我大开眼界。我坚信,这些技术如果能够在我们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必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农业产量和质量。”
吉尔吉斯斯坦学员娜扎也深有感触:“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深刻领会了中国的农业发展理念。中国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给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启示。”
在渭南葡萄产业园,农业专家们手持不同品种的葡萄样本,耐心地向学员们介绍葡萄种植的技巧。学员们围在专家身边,仔细聆听翻译老师的翻译,认真做好笔记。在这里,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可触可感的实践范例。
一位来自渭南的农业专家感慨地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与中亚的朋友们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技术。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共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农业先锋:专业人才汇聚的力量
渭南以农业为先锋,汇聚了一大批农业领域的专家、技术骨干以及长期扎根一线的农业能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实操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毫无保留地向学员们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
这些专业人才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合作的推动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与中亚学员们的互动交流,他们不仅分享了技术和经验,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一位渭南的农业技术骨干表示:“看到中亚的学员们对农业技术如此渴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我们也深受鼓舞。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推动区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副院长付宏岐说:“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学院对理论课堂和实践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希望学员们回国后能当好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 文化纽带: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文化是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纽带。因此,在培训期间,渭南市组织学员们参与了一系列极具文化内涵的交流活动。
学员们走进渭南市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馆等地,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渭南非遗的丰富多样与绚丽多姿。在这些地方,他们感受到了渭南非遗背后所承载的悠久历史与民众智慧。古老的陶艺、精美的剪纸、独特的皮影戏等传统技艺,让学员们赞叹不已。学员们还亲身体验了中医针灸推拿这一传统医学瑰宝的精妙神奇。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感受着中医的独特魅力,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学员们还深入学习了特色茶文化的内涵与礼仪,品味着茶香四溢中蕴含的中国式生活哲学与审美意趣。
“参加这些文化交流活动,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充满了魅力。我希望能把这些文化带回我们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一位中亚学员感慨地说。
这种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文化交流互动,向中亚朋友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渭南。渭南不再是地图上一个陌生的标识文字,而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独特民俗风情和蓬勃发展活力的魅力之城。
4 贸易桥梁:合作共赢的坚实基础
渭南以贸易为桥梁,通过双方高频次、深层次的友好往来与交流互动,稳固筑牢了多领域合作的坚实根基。
坐落于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丹加拉区、占地约150亩的中塔苹果友谊园,宛如一座连接两国农业领域的坚实桥梁。通过引入中国的前沿农业技术、科学管理理念以及实践经验,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渭”字号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023年,渭南市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值达2.1亿元。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对经贸合作的强大推动作用,为渭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动能。
渭南与中亚五国的农业交流合作,不仅为中亚国家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职业农民,也为渭南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农业合作,双方在技术、文化、贸易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展望未来,渭南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与中亚五国的农业交流合作。在教学方面,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中亚学员们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在农业先锋方面,将继续培养和汇聚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为农业合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在文化纽带方面,将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贸易桥梁方面,将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加强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渭南与中亚五国的友谊将更加深厚,农业合作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渭南,这颗中亚农业交流的璀璨明珠,将继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G
(整版图片由渭南市委宣传部提供)
11月9日,25名吉尔吉斯斯坦学员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上课。
两位中亚职业农民在交流。
结业学员与授课老师合影留念。
任振东 张倍宁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沿线,有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渭南。如今,这里正成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交流合作的新舞台,吸引着众多“洋学生”跨越千山万水前来“学种地”。
12月23日,渭南再次送别了一批特殊的朋友——25位哈萨克斯坦学员学成归国。这不仅标志着2024年度第四批在渭南举办的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圆满结束,更意味着一段段深厚的友谊与合作的新征程。至此,已有100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中亚职业农民在渭南“师满出徒”。他们满载着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珍贵的学习经验,踏上归程,成为传播农业交流友谊的使者。
回首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开了区域农业合作的繁花盛景。六国元首齐聚一堂,共同商议智慧农业与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渭南,这座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古老城市,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行动力,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
要想在区域农业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结合中亚国家的发展需求与自身的独特优势。于是,渭南先后与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丹加拉区、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阿拉梅金区、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市、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库什拉巴德区建立起了友好交流关系。这一系列的友好往来,如同搭建起了一座座坚实的桥梁,为农业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渭南依托自身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果断启动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举办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这一举措,既是对峰会成果的积极响应,更是“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精神的生动实践,标志着区域农业合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渭南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让中亚五国的“洋学生”不远万里前来“拜师学艺”呢?
1 教学相长:知识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在渭南,为中亚学员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丰富而实用。课堂与田野之间成为了知识与实践完美融合的舞台。专家教授们用生动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向来自中亚五国的学员们展示中国现代农业的独特魅力,同时详细介绍渭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从智能灌溉系统的高效节水,到无人机植保的精准施药;从精准农业的精细化管理,到农产品品牌打造的策略与方法,每一项技术与理念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学员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现代农业的无限热情与向往。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员阿米尔激动地说:“在我们国家,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依赖传统方式,效率低。来到渭南后,我目睹了智能灌溉和无人机植保这些先进技术的神奇之处,真让我大开眼界。我坚信,这些技术如果能够在我们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必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农业产量和质量。”
吉尔吉斯斯坦学员娜扎也深有感触:“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深刻领会了中国的农业发展理念。中国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给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启示。”
在渭南葡萄产业园,农业专家们手持不同品种的葡萄样本,耐心地向学员们介绍葡萄种植的技巧。学员们围在专家身边,仔细聆听翻译老师的翻译,认真做好笔记。在这里,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可触可感的实践范例。
一位来自渭南的农业专家感慨地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与中亚的朋友们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技术。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共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农业先锋:专业人才汇聚的力量
渭南以农业为先锋,汇聚了一大批农业领域的专家、技术骨干以及长期扎根一线的农业能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实操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毫无保留地向学员们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
这些专业人才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合作的推动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与中亚学员们的互动交流,他们不仅分享了技术和经验,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一位渭南的农业技术骨干表示:“看到中亚的学员们对农业技术如此渴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我们也深受鼓舞。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推动区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副院长付宏岐说:“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学院对理论课堂和实践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希望学员们回国后能当好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 文化纽带: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文化是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纽带。因此,在培训期间,渭南市组织学员们参与了一系列极具文化内涵的交流活动。
学员们走进渭南市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馆等地,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渭南非遗的丰富多样与绚丽多姿。在这些地方,他们感受到了渭南非遗背后所承载的悠久历史与民众智慧。古老的陶艺、精美的剪纸、独特的皮影戏等传统技艺,让学员们赞叹不已。学员们还亲身体验了中医针灸推拿这一传统医学瑰宝的精妙神奇。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感受着中医的独特魅力,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学员们还深入学习了特色茶文化的内涵与礼仪,品味着茶香四溢中蕴含的中国式生活哲学与审美意趣。
“参加这些文化交流活动,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充满了魅力。我希望能把这些文化带回我们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一位中亚学员感慨地说。
这种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文化交流互动,向中亚朋友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渭南。渭南不再是地图上一个陌生的标识文字,而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独特民俗风情和蓬勃发展活力的魅力之城。
4 贸易桥梁:合作共赢的坚实基础
渭南以贸易为桥梁,通过双方高频次、深层次的友好往来与交流互动,稳固筑牢了多领域合作的坚实根基。
坐落于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丹加拉区、占地约150亩的中塔苹果友谊园,宛如一座连接两国农业领域的坚实桥梁。通过引入中国的前沿农业技术、科学管理理念以及实践经验,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渭”字号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023年,渭南市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值达2.1亿元。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对经贸合作的强大推动作用,为渭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动能。
渭南与中亚五国的农业交流合作,不仅为中亚国家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职业农民,也为渭南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农业合作,双方在技术、文化、贸易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展望未来,渭南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与中亚五国的农业交流合作。在教学方面,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中亚学员们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在农业先锋方面,将继续培养和汇聚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为农业合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在文化纽带方面,将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贸易桥梁方面,将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加强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渭南与中亚五国的友谊将更加深厚,农业合作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渭南,这颗中亚农业交流的璀璨明珠,将继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G
(整版图片由渭南市委宣传部提供)